六问林丹:为人处事傲不傲 继续征战值不值 | ||||||||
2013年04月03日 10:37:09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 ||||||||
林丹接过《体坛周报》记者李婷递过的《追梦伦敦》纪念册,翻到印有自己夺冠照片的那一页突然就笑了起来,“我这才知道我在伦敦得的是第26枚金牌”。 再有半年时间,林丹行将度过三十岁生日。奥运会后再未参加任何比赛的他,还会继续向一座座冠军奖杯发起冲刺吗?林丹说:作为运动员,我永远都渴望胜利。 年近三十老不老? 林丹丝毫没有觉得自己有任何“初老症”,所以在当天下午和队友周文龙打了一场三局的比赛后,25岁的周文龙坐在换下的三件球衣旁边喘着粗气休息,30岁的林丹还穿着同一件T恤在场内继续练球。 3月29日,下午2点50分,林丹把跑车一把倒进训练局体操馆旁的车位里,背着球包快步走进羽毛球馆。每天集体从天坛公寓坐班车来训练的队友们还没来,训练馆里从一层到五层昏暗且安静。林丹打开五层训练场地的顶灯,放下球包脱掉外套:“现在就我们这儿还没停暖气吧,外面和家里都冷死了。” 听到记者说自己在家中也得盖两床被子才能入睡后,林丹突然将嗓音提高了一个八度:“你也觉得冷是吧?原来都这样啊,我还以为是我年龄大了怕冷了,看来不是我老了。” 今年整三十岁的林丹是国家队队员的第二高龄,对于一名需要高负荷训练比赛的运动员来说,三十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林丹觉得自己老了么?林丹服老么? 三年前在广州亚运会上成就了自己的全满贯之后林丹曾说:“我会希望像盖德一样能够打到三十多岁。”常青树盖德终有谢幕的一刻,去年年底,36岁的丹麦金童在家乡用一场和林丹之间的告别赛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了句号。在那场谢幕战中,从小只看盖德这一位外国选手打球的林丹巧妙地让球给已不复当年勇的对手,用自己的一场失利去为一位伟大的球员送行。 盖德说没有比林丹更好的对手来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林丹却没有再说希望像盖德一样打到36岁,他只是在越来越多的场合会这样表达:“不论我、李宗伟、还是陶菲克,我相信我们都很珍惜还能在一起比赛的时光。”这是属于他们的30+俱乐部,也只有共同经历过很多并预见到很难再共同经历更多的人才会用“珍惜”的字眼。 “丹哥”丝毫没有觉得自己有任何“初老症”:“回到队里重新开始训练没有觉得辛苦难熬,因为我体力上完全没问题,在休息的这半年时间里我都有坚持做体能训练,我在这个训练馆十三年了,时间够老的了,但我没觉得自己输给时间。”所以在当天下午和周文龙打了一场三局的比赛后,25岁的周文龙坐在换下的三件球衣旁边喘着粗气休息,30岁的林丹还穿着同一件T恤在场内继续练球。 如今状态行不行? 3月1日归队以来,林丹真正训练也就十天左右,但和两次全国锦标赛男单冠军周文龙的这一场教学赛打到决胜局,周文龙每赢一分都在大声给自己叫好,林丹不动声色,却最终还是赢下了这场队内练习赛。 下午3点15分,男单队员都来了,此时林丹已在体能师的陪同下进行了十几分钟热身。男单组主教练夏煊泽走到林丹身边:“你今天打一场比赛吧。”林丹听罢也没说什么,和大伙儿一起进行训练前的准备活动。 跑完圈,教练开始给大家安排当天下午的训练内容,却好像忘记了刚才给林丹说的比赛,林丹主动问了一遍夏煊泽:“是跟文龙打?现在就打吧!”周文龙,两次全国锦标赛男单冠军,全运会男单第五,羽超联赛中作为青岛队的主力男单帮助俱乐部两夺联赛桂冠,这是林丹队内赛的对手,是一个并不容小觑的对手。 如果把它看做是一场正规的比赛,那么林丹的表现的确符合他在以往比赛中的作风——开局无可挑剔,11比3领先并顺利拿下首局。林丹看起来还是那个林丹,有富有欺骗性的网前小球,有底线来回调动对手的控制球,也有趁对手不备犀利的追身球,甚至还有几个标志性的跳杀球。只是第二局,打出了状态的周文龙将比分扳平。 其他几块场地上的队员也都被这一场比赛所吸引,相邻场地的陈金就时不时扭过头来关注这边的赛况,当然,他的目光更多是停留在林丹的身上,观察他每一个击球每一个落点。决胜局周文龙发狠,每赢一分都在大声给自己叫好,林丹不动声色,却最终还是赢下了这场队内练习赛。 周文龙可不觉得这是练习赛,不停地喝着运动饮料的他打完一直在感叹:“丹哥还是牛啊,怎么什么球都打不死,我觉得有些球他肯定没戏,结果一步就上来了,真快。”然后便和其他人讨论起林丹李宗伟那场伦敦奥运会的世纪经典大战:“所以你看奥运会,李宗伟打的已经那么好了,但就是打不死丹哥,今天我是有点李宗伟的那种感觉了。” 其实3月1日归队以来,除去参加劳伦斯等活动的时间,林丹真正训练也就十天左右,很久不打比赛的他并没有觉得自己需要重新适应什么:“对我来说重新调整的是作息时间和对待球的态度,其他该在的还是在。”林丹所言该在的还在,大抵上便是指自己的能力和水准,可毕竟离去了大半年时间,眼看着谌龙(微博)的成长,眼看着李宗伟的保持,他难道没有担心过吗? “我其实真的没希望自己一下子就能回到怎么样的程度,我对自己的要求并没有多高,是大家给我的要求比较高,我不会去考量自己恢复了百分之多少,跟最好的时候比是怎么样,每个阶段都和每个阶段没有可比性,我不想说我现在到底怎么样,大家都看到我回来了,我在努力,这就行了。” 为人处事傲不傲? 林丹承认自己骨子里还是有点傲气的,只不过现在的自己会懂得收敛和拿捏:“以前可能觉得打个招呼就很礼貌了,现在会真的觉得尊重是发自内心的,有时候你用心理解别人了,别人才会理解你袁也会更加相互尊重对方。” 桀骜不驯一直以来是林丹的标签,尽管现在的他早已变得彬彬有礼,但无论是外形还是球风,林丹仍然给人一种霸气外露的感觉。林丹承认自己骨子里还是有点傲气的,只不过现在的自己会懂得收敛和拿捏:“我是有点性格的运动员,说张扬也可以,你看现在这帮九零后,他们也都很有性格,没有谁能一下子就来到懂得分寸的三十岁。” 林丹毕竟有傲的资本,这个资本也使得他在队内有些特殊——他可以选择回家住而不住运动员公寓,可以自己开跑车来训练而不坐班车,当然这两点傅海峰也能做到,但拥有专属体能师甚至是专属教练员就只是林丹一个人的特权。 体能师小孙从伦敦奥运后开始和林丹一起合作,向队里告假休息后林丹的体能保持都是小孙专职陪同,回到队里后,小孙也亦步亦趋地跟着林丹,即便是男单队员一起做热身时,小孙也还是陪着林丹做既定练习。而今年年初成为男队教练的前国手吴云勇虽然是教练组成员,但更多的时候只负责林丹一个人的练习,在林丹和周文龙比赛时,吴云勇只站在林丹身后为其分析,赛后还帮助林丹一起练习网前小球。 在教练眼里,再牛的队员也是队员,但是在小队员眼里,丹哥自然不是普通的队员。在林丹准备离开训练馆的时候,记者拿出《追梦伦敦》纪念册让他签名,杜鹏宇见状赶紧拿了几个羽毛球,让林丹签在球托上。刚进队的小队员见状,也赶忙拿了两件T恤来,林丹又皱了皱眉:“你们怎么回事儿。”小队员没敢吱声,只是默默地看着林丹把名字签完。但签完名的林丹主动问道:“你是不是明天要去打比赛了?”小队员有点受宠若惊地跟丹哥汇报着。 林丹说:“队里的人都知道我是怎样的,只是以前媒体会有误读,人和人之间都要互相尊重。以前可能觉得打个招呼就很礼貌了,现在会真的觉得尊重是发自内心的,有时候你用心理解别人了,别人才会理解你,也会更加相互尊重对方。” 年内赛事打不打? 世界羽联已经确认收到林丹参加苏迪曼的报名信息,这也就是说林丹会在5月出现在吉隆坡,但能否出场尚未可知。甚至对于在国内意义非凡的全运会,林丹都说:“全运会每个省都很重视,以前我也很在意,但是现在真的没有很在意。” 林丹归队后,有关苏杯、世锦赛林丹是否能参与的话题京占据了各大体育版的重要位置。两年前的苏杯上,林丹曾动情地说:“这可能是我最后一届苏杯了。”但是在上个月底,世界羽联已经确认收到林丹苏杯的报名信息,这也就是说林丹会在5月出现在吉隆坡,但是他到底会不会出现在赛场上? 在苏杯前两个月归队,人们自然认为这是为了苏杯进行准备,即将开始的亚锦赛也成为林丹复出首战,不过他自己并不认同复出的说法:“我从来没有说过退出,所以就没有复出一说。国际羽联的游戏规则就是你得多打比赛多拿积分,你要回到世界前三,要参加各种世界大赛,你就得打比赛,所以没什么选择,只是现在有这个比赛。” 两年前的苏杯,林丹从小组赛开始每场都主动请缨,期间不少人质疑林丹这样会不会太球霸,也有人质疑李永波既然是要锻炼队伍,为什么在并不重要的小组赛中不起用潜力股谌龙。此一时彼一时,谌龙已成为顶尖球员,林丹有没有可能第一次在成名后成为苏杯的替补?“说实话我确实半年多没打比赛了,我现在排名才41,肯定不会强求教练选择我,就算不是第一男单甚至不上场都没什么,现在没有什么是林丹不能接受的。” 不管上不上场,可毕竟苏杯还是能去,但世锦赛却已经对林丹说了NO,世界羽联秘书长托马斯·伦德在三月的采访中表示,由于林丹的排名下滑,已经不具有参加世锦赛的资格,世界羽联不会为了他开绿灯。随后李永波回应:“我们也不会冒着让林丹受伤的风险去抢积分参赛,没有必要。” 即便是抢积分也已经没用了:“现在就是每个比赛都夺冠也来不及,比赛肯定参加不上了,这不是我能改变的,我也不会要求队里帮我争取或者希望世界羽联给外卡。”很多人建议是不是能让广州女婿在广州的世锦赛上以大使之类的身份出现,林丹听后很感动:“我很感谢球迷媒体都在帮我争取机会,这是你们对我的认可,认可我在这项运动这个比赛中的重要性,我很骄傲,但是我真的不在乎一个比赛了。” 如果说苏杯时间太紧,世锦赛没有机会,今年就只剩下全运会了,作为军衔中校的八一队队员,林丹倒是很感激八一队没有给自己什么要求:“他们对我放得很开,全运会每个省都很重视,但其更大的意义在练兵,以前我也很在意,但是现在真的没有很在意,现在唯一靠谱的事儿,就是做好每天的计划。” 再登巅峰想不想? 林丹推迟归队,让很多人对超级丹的战斗欲产生了怀疑。但林丹说:你总不能要求三十岁的人还像二十岁一样,为了一场比赛挤破头,但追求还是一样的,是运动员就注定了你会希望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想冠军想赢球是运动员最基本的要求。 林丹本来应该更早归队的,队里希望林丹过完年就回来准备全英和德国的比赛,但由于林丹和谢杏芳好不容易对上时间能在2月下旬一起去马尔代夫,所以林丹跟队里解释度完假再回来报到。“国家队当然希望我一系列比赛都能连贯下去,但我必须要把家庭摆在第一位,每个男人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应该清楚什么是对他最重要的。” 在伦敦奥运会之前,林丹就说不论奥运会打得如何,自己一定会休一个长假来陪伴自己的家人,奥运蝉联冠军后林丹自然是这么做的。尽管休息中的林丹也并不轻松,他还是会几天一飞去到不同的地方宣传新书或者出席活动,但是和出门比赛不同,这些时候,他的身边总能够有谢杏芳的陪伴。 “如果说休息这大半年对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那一定是和家人的相处。我进国家队十三年了,从来没有拥有过正常人的生活状态,所以我很珍惜这样的时光,在北京的时候我自己来练练身体,完了就回家,去外地的时候也可以把芳芳带着,我们一家人又出国去玩,我觉得这才是我现在应该有的生活状态,虽然羽毛球给了我很多,也非常重要,但是我觉得现阶段我的家庭才最重要。” 带着谢杏芳以及双方父母在马尔代夫度过了一周,再回到训练场上,林丹体会到不一样的感觉:“现在就应该像国外运动员那样,训练就是上班,下班了就回家,回到家就没压力很放松,但这并不是就说我倦怠了,你总不能要求三十岁的人还像二十岁一样,为了一场比赛挤破头,追求是一样的,是运动员就注定了你会希望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想冠军想赢球是运动员最基本的要求。” 继续征战值不值? 对于继续征战赛场,林丹说:我17个冠军,和18个、19个能有多大区别呢?所以林丹希望提及自己的名字,并不是球迷能如数家珍他获得过多少金牌,而是希望每个普通人知道“哦,林丹是一个羽毛球运动员”。林丹说:“奥运过去半年,许多冠军就被人忘记了,所以我现在需要比冠军更有价值的东西,做些比夺金牌更重要的事情。” 很多人说林丹在奥运会后拼命捞金,而林丹的回应是:“能获得17个世界冠军,就证明你身上有一些别人没有的东西,这些东西就叫做价值,就看你怎样把这些价值呈现给每个人。奥运会过去半年,许多冠军就被人忘记了,所以我现在需要比冠军更有价值的东西,做些比夺金牌更重要的事。” 出席代言活动,是林丹商业价值的体现,跑到不同的城市去宣传签售新书,是林丹希望给追随自己多年的球迷一种回馈,参加不同的公益活动是林丹觉得这是自己非常看重的事情:“我在和球迷见面的时候,在和一些小朋友做游戏的时候,他们可能会因为你一句话的鼓励收获很多的信心和能量,倒不是说让他们认识羽毛球,而是让他们能对自己有更积极的想法。” 深谙自身价值的林丹从劳伦斯颁奖典礼回来后想了很多:“叶诗文没获最佳新人是很遗憾,但是我、张继科、丁宁,我们乒羽本来就不是国际认可的运动,所以也没道理获得更多的关注。其实劳伦斯和奥斯卡一样,都是国外办起来的评选,那么我们中国人的确不在人家的体系内,自然很难进入核心层面,所以为什么出了个李安就很珍贵。” 林丹不奢望自己能够在大的层面去影响什么,只希望能够在羽毛球的范畴内有一些的作用,所以他这几年一直积极推动羽超联赛的发展:“在我们不熟悉的地方我们何必跟着人家,我们为什么不能先把自己的做大做好,我觉得多一些这种思考,在国家层面分配资源上也会更准确一些。” 这大概也是林丹看淡了苏杯和世锦赛是否还能参加的原因:“我十七个冠军,和十八个十九个能有多大区别呢?”所以林丹希望提及自己的名字,并不是球迷能够如数家珍他获得过多少块金牌,而是希望每个层面的普通人知道“哦,林丹是一个羽毛球运动员,我不敢说自己能对这个项目有多大的推动意义,但是希望有人能通过知道我知道羽毛球,这就够了”。 记者手记 体育馆路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羽毛球馆一层,管理员问我:“今天来采谁呀?”我说完林丹的名字后正准备上楼,管理员叫住我:“你不用上去了,林丹正准备下来,你跟这儿等吧。”见我拿出采访本和录音笔,管理员好心地提醒了我一句:“他好像今天练的不太顺,心情不怎么好。” 林丹心情不好!我知道,今天的采访泡汤了。几乎所有羽毛球记者都知道,在林丹心情不好的时候,采访的确是要泡汤了,所以羽毛球记者都有一个共识——林丹心情不好的时候不要自讨没趣,因为不少人都曾经吃过他的闭门羹。曾经的我,也不例外。 2006年刚成为羽毛球记者时,有一天也是来到训练馆采访林丹,那天下午的训练他完成得不理想,结束后拍子一扔黑着脸就往医务室走,我跟在后面喊了几声“林丹,林丹”,没人回应。林丹闭着眼睛躺在治疗床上,队医给他进行肌肉放松,我小心翼翼地走过去表述完我的采访意图,林丹只说了一句:“没看我正休息呢。”队医给我使了个眼色,我退到医务室门口等待。 队医说“你就跟人说几句呗”,却只见林丹没抬眼、没出声。一个和林丹私交很好的小队员看见我掉着眼泪站在门口,跟林丹指了指我并说了些什么,然后林丹示意我过去,回答了我所有的问题。奇怪的是,打那之后,我并没有因为他拒绝我觉得委屈,反倒开始觉得电视上的林丹远没有现实接触中的他有色彩。 之后几年频频采访林丹,保持着很好的工作关系,他会在印度世锦赛夺冠后因为答应了采访却找不到我,从体育馆一层到三层跑了好几趟,并开玩笑说“你这是让我打完球还练体能啊”。当我脑海里还在快速闪过七年间有关林丹的回忆时,他已经从电梯间走了出来。我迎过去:“练完了?”林丹点点头。我看得出他的确情绪不高,却有把握现在的林丹不会让任何一个记者尴尬:“有时间聊你归队的情况么?”“今天算了,我还有事。”但他随后补充“要不改天?”“那哪天方便?”林丹在羽毛球馆门外的台阶上停下来:“后天,后天下午好吧。”“那后天下午,周五我来训练馆找你。” 我转身准备离开,林丹稍稍回头道:“谢谢啊,那再见。”一旁的摄影记者略为错愕地问:“他为什么跟你说谢谢?”我说:“这就是现在的林丹。” |
||||||||
来源: 体坛周报 作者: 李婷 编辑: 曹一言 | ||||||||
相关稿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