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摔跤:期待被“拯救” | ||||||||
2013年06月14日 08:57:53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 ||||||||
在省二体会所有项目,如果“谈资论辈”,中国式摔跤是当仁不让的“一哥”。因为,它的存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但谈普及,聊发展,这位“一哥”无奈地垂下原本高傲的头颅。 现场,记者随机调查了10名参赛选手,却没有一位运动员在平时专门进行中国式摔跤的训练,基本都是自由式、古典式摔跤运动员“临时转型”。曾获得全国体育大会中国式摔跤三等奖、温州队的朱珍达也是其中之一。 25岁的他,是一名退役运动员,如今在温州平阳县业余体校担任教练。他表示,参加中国式摔跤的比赛,以娱乐为主,只在赛前一星期,进行了简单的体能、对抗性训练。“我身边,也没有专门进行中国式摔跤的朋友。”朱珍达坦言,“随着摔跤在奥运会比赛中出局,更别说中国式摔跤了,现在就连古典、自由式跤招生都很困难……” 中国式摔跤,拥有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在欧美和非洲的一些国家,深受不少西方青年欢迎。而本次比赛副裁判长吴登银也表示,它拥有极强的观赏性,规则科学、简单、明了,既适合实战竞技性,又能满足老百姓健身的需求。那为何,这项国宝级的运动,似乎始终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吴登银告诉记者,这与中国式摔跤的坎坷历程,有很大关系。 第一届全运会,中国式摔跤就被列为比赛项目,共设10个级别。第五届全运会又取消了这个项目。虽然六运会恢复了中国式摔跤,但在七运会上,级别数量大幅“缩水”。之后,随着中国奥运金牌战略的制定,中国式摔跤从此无缘全运会。 没有了较高密度的赛事,普及之路自然艰辛。志愿者张晶杰更是表示,“以前还真不知道有这么个项目,奥运会时我看过摔跤比赛,好像跟这个不太一样。要不是这次当志愿者,我想我没什么机会看比赛。” 吴登银说,虽然,在南方这是个普遍现象。但在北方,中国式摔跤却有着强劲的生命力,“尤其是内蒙古,每次全国赛事,内蒙古选手几乎能包揽所有金牌。许多省市为了比赛,常常会向内蒙古‘借人’,他们仅仅靠这项运动,就足以养活自己。” 在这位拥有20多年中国式摔跤经历的“资深专家”看来,在南方普及,最大的瓶颈是,无法从青少年这个群体,找到突破口,“如今,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确实开始注重孩子的体育锻炼。但,可以选择的体育项目那么多,摔跤又凭什么,能进得了家长的法眼。”尽管深知普及这条路要经受千难万险,但他还是表示,将在温州筹办中国式摔跤青少年俱乐部,尝试着探路。 “省二体会能把中国式摔跤作为固定项目,坚持下来,等于给了浙江中国式摔跤第二次生命。”吴登银动情地说,“这项国宝级的体育项目,期待被‘拯救’。” |
||||||||
来源: 体坛报 作者: 沈邬君 陈亮 编辑: 曹一言 | ||||||||
相关稿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