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4来源:综合现代快报、中工网
谢侠逊,中国近代著名象棋大师,出生于浙江温州平阳县凤巢乡。四岁初知象棋门经,六岁领悟棋理,九岁通晓棋谱,十岁全县称雄,十三岁与温州棋魁陈笙战成平手,名噪东瓯。1918年,在上海力挫群雄获全国象棋个人冠军;1928年被推为全国棋坛总司令,称“中国棋王”。1929年至1931年,三次国际象棋大赛中,斩关夺隘,势如破竹,连连夺冠。扬威世界。抗战期间,作为国家特使赴南洋诸国,以弈棋宣传抗战,募捐支持抗日,并动员3000余华侨青年归国投身抗战,为我国民族解放大业作出贡献。谢氏平生著作甚丰,共出版棋谱十余部二十九册。
1887年10月1日,谢侠逊出生于浙江温州平阳县凤巢乡一个农民家庭,父亲谢公出。后迁居平阳县城西门。谢侠逊14岁时,迁居上海。谢侠逊驰骋棋坛近一个世纪,力挫国内外许多名家高手,被人尊为“棋王”。他的一生,是象棋活动的一生。他的一生,是中国近代象棋史上一个重要侧面。
6岁从父学棋,10岁开始读象棋古谱《韬略玄机》,棋艺享誉乡里,人称“棋中神童”。
13岁与温州棋魁陈笙战成平手,名噪东瓯。后与林奕仙互相切磋。青年时代曾把道光以来的国耻排成残局,以倾吐爱国之心。
1912年为上海《时事新报》象棋栏撰稿。
1915年,经黄群介绍,任上海《时事新报》馆办事员,后受聘为《时事新报》、《神州新报》、《新闻报》、《大公报》象棋专栏编辑。
1918年,在上海力挫群雄获中国象棋个人冠军;
1926年被推为全国棋坛总司令,称“中国棋王”。
1928年首创介绍象棋比赛实况、可供观众欣赏的挂式大棋盘,此创造后被推广向全球。
他触类旁通,初学国际象棋即连获胜局,上海“万国象棋会”董事英人杰克逊不胜钦佩,破例邀请入会,成为“万国象棋爱好”中第一个中国会员。
1929年至1931年,三次国际象棋大赛中,斩关夺隘,势如破竹,连连夺冠。
1934年访问新加坡,与英国军人国际象棋冠军亨特表演赛获胜,轰动一时。
1935年在广州以18胜1和1负的成绩获得中、英、美、德、奥五国“银龙杯”国际象棋大赛冠军。
卢沟桥事变发生一个月以后,上海发生“八·一三”事变,日寇大举侵华。谢侠逊虽年已半百,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决心为抗日救亡尽一份力量。他将妻儿送回平阳老家,只身来到南京请缨救国。
无奈国民党当局对此置之不理,谢侠逊报国无门,心急如焚。后逢国民党政府准备派五位巡回大使出国募捐,其中赴欧美四人已定,惟去南洋的苦无适当人选。谢侠逊找到邵力子,毛遂自荐。邵力子为他忧国忧民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为之保荐,并题词相赠:“胜者所用败者之棋,明乎此义,复兴中国何难哉!”张治中也赠题词一帧:“虽剩一兵一卒,亦必抗战到底,必得胜利而后已。”冯玉祥手书“象棋国手”以勉。
谢侠逊从菲律宾到印尼,又从印尼到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取道缅甸回国,从1937年11月至1939年,历时两年。谢侠逊以弈棋形式在侨胞中宣传抗日救国,为慰劳抗日伤兵、救济难民募捐,计得捐款5000多万元,及许多金银行珠宝首饰。先后归国参加抗战的华侨3300余人。
抗日战争时期,曾作为国家特使只身两度赴南洋诸国以弈棋形式,宣传抗日救国,动员侨胞为祖国募捐,支援抗日,为祖国神圣的民族解放大业作出贡献,被誉为“古今以来以象棋报国之一人者”,周恩来曾赞誉他为“爱国象棋家”。由于他积极宣传抗日,曾遭国民党特务殴打致重伤。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谢侠逊历任上海市体委委员、第一届全运会棋类竞赛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象棋锦标赛总裁判、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象棋协会副主席等职。
1985年,谢侠逊百岁寿诞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江泽民题词“百龄高手、永葆青春”,以示祝贺。
1987年12月22日,一代棋王谢侠逊病逝于上海。
以棋会友 力挫亨特
谢侠逊1888年出生在浙江温州平阳县腾蛟凤巢硐桥头一个农民家庭,自幼随父学棋,被誉为“棋中神童”。
1916年,谢侠逊应聘到《时事新报》发行部工作,并兼任该报《象棋》专栏编辑,除了搜集整理象棋残局,还致力于棋谱的著述。1926年,各地棋友在上海成立“全国象棋司令部”,谢侠逊被推选为总司令。谢侠逊不仅精于中国象棋,还刻苦钻研国际象棋,而且造诣很深。1935年,谢侠逊应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等地象棋会及棋友的多次盛情邀请,出访东南亚,辗转各地鏖战,所向无敌,侨胞称誉他为“天才圣手”、“象棋之王”。
在新加坡表演时,英国驻马来西亚的皇家空军司令、1934年全马国际象棋赛冠军亨特,主动向谢侠逊发起挑战,指定要与他比赛国际象棋。亨特认为中国象棋高手未必精通国际象棋,甚至扬言愿意让两子。谢侠逊欣然接下战书。
临时决定的“中英国际象棋友谊赛”在嘉东华侨游泳会举行,谢侠逊采用中国象棋的韬略,沉着应战,以守为攻,后发制人。亨特招架不住,怕丢面子,曾两次派人秘密求和,并许以重金还承诺让谢侠逊免费乘飞机去英国各地旅游。谢侠逊断然拒绝,最终击败了这个趾高气扬的全马冠军。当时全场欢声雷动,高呼:“中国胜利了!”随后,谢侠逊又一举战败了荷兰名将溪简氏。
消息传到欧洲,各路好手摩拳擦掌,准备与谢侠逊决战。英国方面特地制作了高大的“银龙杯”,联合美、德、奥等各国名将,云集香港,邀请谢侠逊参加国际象棋五国循环赛。
谢侠逊和另一国手吴国良博士在海内外爱国同胞的鼓励和资助下出战。循环赛后来改在广州举行,谢侠逊首克美国杜拉,再败英国巴尔德,又连胜伊力耶夫、赫德、罗士德、汉森和士德奈5人,最终以18胜1和1负的总成绩夺得了冠军。“中国棋王谢侠逊”从此名扬四海,更震惊了国际象棋的故地——欧美各国。
对弈周公,共纾国难
1950年10月中旬, 棋王谢侠逊在自己一幅肖像照上亲笔题词:“慕川吾婿留念,时有北京之游。1950.10.18,丽水。”如此认真,题上时间、地点和内容,预示其中可能有段重要却不宜公开的隐情。
多年来,我一直追踪整理棋王的生平,为了消除疑惑,经多方查证,我挖掘出一段棋王与周恩来总理的珍贵往事,现将它公之于众。
谢侠逊热爱下棋,也不忘爱国,以棋为戈,心系家国。他曾与棋友共同发表《国耻纪念象棋棋谱》,遭日本人仇视,1932 年棋王全家被日军围困于虹口四川北路大成书店家中,幼子秉福受惊夭折。
他两下南洋,通过对弈拉近了华侨与祖国的关系,为抗日募捐了5000余万元现款及诸多金银珠宝,动员3300名华工技师回国参加抗战。谢侠逊与国共双方的政要名人皆有交往。孔祥熙、张治中、李宗仁等都以书法相赠,对他多加赞誉。但对棋王来说,人生中最难忘的,还是与周恩来总理长达数十年的情谊。
1939年仲夏,棋王在重庆,经时任重庆东方文化协会会长郭春涛从中介绍,与周总理下了两盘象棋。谢侠逊惊讶地发现,周总理有如此精湛的棋艺,两人棋逢对手,十分投契。他们将刊于重庆《大公报》副刊的一局定名为《共纾国难》,寓意国共两党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打败日本侵略者,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谢侠逊也被周恩来赞为“爱国棋王”。
建国后五十年代,在上海虹口足球场,棋王曾再度受到周总理接见。1976 年,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谢侠逊悲痛万分,彻夜难眠,随后多年数度以诗文深情悼念周总理。诗云:“一声震动海天东,世界伟人失此公。沪市观球同赏目,渝州对弈仰雍容。辅成社会千秋业,力整河山百代功。造福人民惊忽逝,全球哀悼起悲风。”到了总理逝世十周年,棋王又有祭诗:“逝世到今忽十年,不堪涕泪满中天。当年对我关心甚,图报无从倍歉然。”
土改入狱,命悬一线
1948年冬,全国解放指日可待,谢侠逊从上海回到离开十多年的老家浙江平阳。当时,整个时局不明,共产党方面没有联系,国民党方面不可能联系,过去的棋友、民主人士又联系不上。谢侠逊想,尽管有诸多不解的疑虑,但弈棋无关政局,自己更是一生离不开象棋,还是回家摆摆棋局吧。在平阳县城西门水塔村老宅,谢侠逊在前间(中堂)摆起六桌棋盘,请亲戚、街坊棋手来此会棋,还说能赢他的,他要请吃饭,赠象棋。
平静的日子没多久,1949年下半年,平阳县进行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并逐步深入到划阶级成分,斗地主恶霸,镇压反革命运动。到1950 年初,这场运动波及棋王及其家庭。
当年平阳县直属镇组织委员、城西工作队队长程卓然说,土改工作队对棋王看法分两派。本地干部认为:谢侠逊没有问题,为国家贡献大,不要动他;而南下干部认为:不把谢侠逊抓起来不足以发动群众,只有把他抓起来才显出土改成果。谢侠逊当时确有四十多亩田,其中二十亩是平阳腾蛟鹤溪宗族田(收的租息交给宗族),有部分田出租收租收息,养活家里十几口人。棋王及长子秉毅长期住在上海、重庆等地,田地由妻子郭锦钗、长女谢秉杭管理出租,所以第三次划谢侠逊为地主成分后,妻子郭锦钗、长女谢秉杭也划了地主成分。
原县公安局的李良珠,是平阳土改、镇反的五人小组成员之一。他谈到土改工作队的干部认为谢侠逊长期在外,与国民党将领有所接触,历史问题复杂,斗倒谢侠逊显示土改成果。1950 年中,李良珠受县公安局所派,与程卓然等到棋王老宅,封了棋王的屋,进行抄家。抄出的都是象棋、棋书。老屋有一半被没收,也在“土改”中分掉了。
谢侠逊被抓捕起来后,关押在县政府大牢,妻子郭锦钗被关押在女牢。他所在的第三牢房关有三十多人,有若干国民党成员,从平阳金乡镇、钱库镇押送过来的“大地主”“大资本家”等。与他关在一处的还有原平阳县国民党党部书记、县参议员吴勃。
据《平阳县志》载:1944 年,吴勃为国民党县参议会副会长,1946 年选为议长。他为共产党浙南游击队做了许多有益工作:利用关系保护根据地共产党领导秘密转移,设法保护当地革命群众安全;让儿子吴良甫在水头开设南货店,为地下党购买物资、食品,转送情报;1949 年5 月,国民党平阳县县长罗杰派他为代表到共产党山门驻地谈判和平解放平阳之事。1950 年初,吴勃参加温州市首届政治协商会议后,被押回平阳与谢侠逊关在一处。由于当时错误的判决,形成错案,吴勃后来被误判错杀。由同室狱友吴勃的不幸遭遇,可见谢侠逊当时处境之危。
谢侠逊一生不忘弈棋,就是关入牢中,也置生死于度外,要与牢友下棋。
尽管在狱中泰然自处,谢侠逊也知道情形危急。一天家人去探牢时,他偷偷告诉家人, 只有周总理才能救自己。谢侠逊的儿子立马写信给周恩来、郭沫若等人,向他们求救。1950年下半年,平阳县公安局一科科长去温州参加工作会议。会前,温州公安局的领导十分着急,说:真伤脑筋,周恩来总理三次下令寻找棋王谢侠逊,整个华东地区找遍了也找不到这个人!一科科长立刻回答,有这个人啊。就这样,谢侠逊被解救了出来。
1950年10月,谢侠逊离开平阳,坐船到丽水女儿家。在丽水,棋王拍了一张照片,亲笔题上时间、地点,以隐晦的方式纪念自己人生中惊心动魄的土改之劫,并默默怀念救自己出牢的恩人周恩来总理。
棋王碑林
中国棋王碑林坐落在全国象棋之乡平阳县腾蛟镇的卧牛山南麓,是棋乡人民为了纪念百岁棋王、爱国象棋家谢侠逊和弘扬中国象棋文化而修建的文化设施,收藏着20世纪政界、社会名人、书法家为谢侠逊先生题词的60块碑。
碑林占地1800平方米、主碑是江泽民同志为谢侠逊百岁寿诞的题词及抗战期间周恩来同志在重庆与谢侠逊对弈的“共抒国难”残局。
此残局乃一盘“和棋”,寓停止内战,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诗人江南靖士《观中国棋王碑林“共抒国难”残局》诗云:“恩仇可泯是同胞,共对腥锋外寇刀。
我揖高人有深意,巧留残局隠兵韬。”(《载敬堂集》) 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人民日报》社长邵华泽为碑林题名,《人民日报》副总编、腾蛟人周瑞金撰写碑林题记,近代名流粱启超、于右任、章士钊、李济深、冯玉祥、李宗仁、林森、孙科、张治中等60余人留迹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