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观众欣赏艺术体操,看到的是选手们的高颜值以及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的赛场状态。但对于眼尖的省队教练而言,她们选材的标准具体得超乎想象。
我省艺术体操成绩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这离不开梯队建设的大力保障。而这一次,她们主要瞄准的就是出生于2013年-2014年左右的小花们。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判断小选手是否为一名有潜力的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爆发力、艺术表现力、心理素质缺一不可。艺术体操不是单纯在地毯上表演器械,这项运动融合了音乐、舞蹈等艺术元素,对运动员的艺术素养和美学造诣要求极高,要求她们要对器械和音乐都有良好的悟性。
“我会观察赛场上的孩子是否有特点,比如说,柔韧性是否突出,有没有过硬的艺术表现力等。”省队艺术体操个人项目教练余慧坐在看台区,不断扫描着上场的小选手,从她们的一招一式捕捉着自己所需的信息。
相比个人项目,省队集体项目教练蔡彤彤则表示:“我们的项目需要5名选手相互配合,对于训练作风和应变能力上会格外看重,一旦队友在舞台上出现小状况,需要其他选手迅速补台。因此,小队员脑子一定要清醒灵活。”
余慧告诉记者,若在省运会上相中哪位选手,便会第一时间对接其带训教练,并争取家长支持。“省运会结束后,我们会安排大集训。毕竟在省运会现场只能看到她们的比赛情况,想要掌握更多信息还需要通过集训的形式,观察孩子们的日常训练状态。合适的话,就会留队试训。”
艺术体操一般训练周期在十六七年以上,起码要经过七八年打磨动作才能成型。不少小队员是从三四岁开始练,二十岁左右才能出成绩,这也为该项目选材增加了难度。“毕竟,培养一名优秀队员需耗费巨大精力,这背后离不开家长的百分百信任和全力配合。
蔡彤彤笑着说,那些集天赋与努力于一身,且家长支持的运动员,自然是任何一个教练都抢着要的。不过,这样的孩子也还是需要通过一遍遍打磨,逐步培养。
所幸的是,目前全省各地艺术体操俱乐部正在不断兴起,艺术体操走进更多普通家庭,被越来越多家长和孩子接受。相信依托各地体校专业队和市场培养,项目的发展前景光明可期,能让更多孩子将“地毯芭蕾梦”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