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体育频道 > 教体  
温岭:打好“融合”牌,推动新型少体校改革
2022-09-01 19:06:47 来源:体坛报 记者 钟樑 谢嘉伟

  在八月中旬结束的男排亚洲杯决赛中,中国队力克日本,时隔十年重回亚洲之巅。凭借着亮眼表现,“小太阳”张景胤获得了最佳主攻和赛会最有价值球员两项荣誉。这让远在数千公里开外的陈亨斌激动不已:“进入省队前,张景胤就在我们温岭新河中学打球。”

  陈亨斌是温岭市少体校校长,据他介绍,以排球特色见长的新河中学正是该市体育后备人才训练网点学校。以市少体校为“龙头”,以阳光体育特色学校为基础,各传统体育网点学校为重点,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类体育培训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这是温岭在推动体教融合工作之初就定下的总框架。在近年来的实际工作中温岭此框架为基础,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索出了一套体教融合的“温岭模式”。

  以体惠教,以教利体

  实现体教双赢

  “在体教融合的体系框架中,打破了传统体校的‘三集中’模式,化整为零。”据陈亨斌介绍,少体校仅保留了田径、游泳、拳击三项,排球、跆拳道、皮划艇、举重等其余项目则合理布局在全市28所网点学校。“就连体校生也已不再‘三集中’,除了训练、住宿两集中,文化课学习就放在当地网点学校。”据了解,体育后备人才训练网还整合了温岭最为优质的教育资源,彻底打消学生和家长“保训练就要丢学业”的顾虑。

  不过体校外参训的学生也并非“散养”,而是根据《业训网点运动队考核制度》加以严格规范,并形成各个项目队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体校校务委员也会聘任相关教练为各网点学校的项目主教练,既提高该校竞技体育水平,也极大地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在建立健全“学训一条龙”的模式,为受训学生带来利好的同时,也为学校招生创造有利条件,让学校有了一张响亮的体育名片。

  以体促文,以文育体

  助力文体双修

  为促动当地竞技体育训练与学生文化教育能够更有机更灵活的融合,近年来,温岭市积极推广“一校一项目”,不少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引进了体育项目,并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特色文化。如箬横中学把跆拳道经过演变,自创了跆拳道操,在全校师生中推广。每周还开设一节跆拳道选修活动课,让跆拳道运动风靡该校的同时,也为这项运动吸引了更多的爱好者。

  温岭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周航辉表示,鼓励学校选择1-2个适合自身特色的竞技项目开展业余训练,将其培养成学校的传统项目和体育品牌,并逐步与本校的阳光体育融合。网点学校在竞技体育成绩和校园体育取得的成果,证明了体教融合是学校体育特色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优秀的运动成绩唱响了学校的体育品牌,在扩大招生影响面的同时,也让学生今后的出路多了一份选择。目前温岭少体校已输送了40余人在省队集训,每年也有许多学生通过体育特招的方式进入例如上海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浙江师范大学等全国高校。同时也有很多学生在学成之后,以教师、教练的身份继续为温岭体育事业出力,建立起温岭体育人才输送的良性循环的路径。

  温岭的体教融合尝试,温岭当地的体育事业带来跨越式的发展。近年来,温岭体育事业发展中心也希望以此为契机,与台州乃至全省各地共同深入探讨体教融合发展策略,汲取众家之长,为全面提升全省竞技体育水平贡献一份温岭经验。

标签:跆拳道;少体校;融合;体育事业发展 编辑:朱佳红
分享到: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