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体育频道 > 教体  
避免两个“过度” 提高教学效率
2023-12-13 16:28:41 来源: 体坛报 慈溪市教育局教研室 李志勇

  在新课程教学中,让教师难以把握的就是教学的适度。教学的“度”不是某个具体的值,而是一种临界的体育教学状态。与教学适度相对应的是教学过度。在体育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以下教学“过度现象”,希望能给大家以启示。

  在一次同课异构活动中,A教师上《双手正面传球》。他采取的练习方法有:手型练习、保持手型抓举球练习、两人一组互相观察手型练习、抛球接球练习、传固定球、自传球(球不离手)、自传球(球离手,再接住)、连续自传球和传球步步高,共九种方法。

  按理说,教师安排这么多练习方法,学生应该乐于参与,但现实是学生忙于应付,没有体验到练习方法多样化带来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大部分学生没有达成技能目标,究其原因是练习方法过多所致。体育课时间一般为40—45分钟,减去准备部分、结束部分和辅教材的时间,主教学大概在20—25分钟左右,在如此短的时间,安排九个练习方法,而且每个方法需要讲解、示范和组织调动等,实质上学生练习的时间所剩无几。由于每个练习的时间有限,学生练习只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那么,如何把握练习方法数量的“度”?首先,要制定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过高是导致教师被迫采用多种练习方法的原因之一。解决的办法是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最近发展区”的原则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其次,教师主观上要认识到一堂课的练习方法并非越多越好。一般来说,主教材的练习方法以五个左右为宜。如B教师也上《正面双手垫球》,只采用五个练习方法:(1)抛球接球练习。目的是体会手型;(2)球不离手的自传球练习。目的是体验传球动作;(3)不连续的自传球。目的是体验完整动作;(4)连续自传球;(5)看谁练习传球次数多。同时,适当辅以鼓励和评价等。由于该课练习方法数量适当,结果课堂流畅,学生练习兴趣高,获得好评。

  在高级教师评比中,C教师上初二《正面双手向前掷实心球》。他选择篮球进行教学,学生练习兴趣较高,课堂也比较安全。初二学生所用实心球的重量(2公斤)符合初二学生的生理特点。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本课采用篮球比实心球安全,因为篮球砸在身上不会出现安全事故,即使砸在头上也无大碍。在篮球与实心球之间,学生更喜欢篮球。但本课的目标是发展上肢力量和初步掌握双手向前掷实心球技术,如果我们选择篮球作为投掷器材,教学目标很难达成。我们知道要使肌肉的力量得到发展,必须对该肌肉进行刺激,而且要让该肌肉有点酸痛的感觉,否则,肌肉力量不会得到增强。该教师采用篮球进行投掷,尽管有一定的练习次数,但过轻的器材对上肢的刺激强度毕竟有限,学生一节课下来没有肌肉酸痛的感觉。因此,上肢力量难以得到发展。况且,学生用轻的器材掌握了技术,并不代表用正规器材时动作也正确。再说,学生利用篮球进行投掷,教师会忽视安全提示,课堂上缺少统一指挥,学生自由进行投掷。这种用篮球进行自由的投掷练习,从本堂课分析,看似安全,但从长期分析,如果学生养成习惯,在接下来的掷实心球时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

  对于投掷教学,教师不要为了安全和兴趣等,降低器械重量。也许有老师会问,器械重量不减轻,如何保证安全和激发学生练习兴趣?笔者建议,可用其它重量相当的、安全的器材代替正规器材。如上《侧向掷垒球》课,为了避免伤害事故发生,可用沙包代替垒球,因为沙包与垒球重量相当,但比垒球安全;对正规器材进行加工。如用不同颜色的布将垒球包起来并留一个长长的尾巴。使学生在重复的练习中不断地接受新异的刺激,在单调练习中增加积极情绪。同时,投掷时,空中的垒球就像一道道美丽的彩虹,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及时评价投掷的角度;加强课的组织法。采用正规器材进行投掷教学看起来不安全,但只要教师严密组织,加强安全预防,再辅以游戏和适当的激励性评价等,这样的投掷课也会安全和有趣。当然,学生的力量素质存在差异,对于部分力量差的学生,为了让其有成功的动作体验,教师可适当降低器械重量,但要把握好度。


标签: 编辑: 毕真
分享到: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