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体育频道 > 教体  
执教“久经沙场”,场下“笔耕不辍”
——嘉兴体育退休教师别样排球之路
2024-11-06 15:21:32 来源: 体坛报

  “两条手臂伸直夹紧,手腕下压,球垫在手腕处……”每到节假日,在嘉兴市南湖区新嘉街道电子社区中兴苑广场上,人们总会看到一位上了年纪但身手矫健的老人,在悉心指导20多名中小学生操练排球。

  这位老人叫杨志冠,退休高级教师,土生土长的“老嘉兴”,他辗转多所学校担任体育老师达36个寒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排球这条路,我一走就是一辈子。”

  从客串到执着

  1965年,杨志冠考上了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体育系。大学毕业后, 杨志冠去了已经两年没有体育老师的东栅中学,自此踏上了一条漫漫体育教学路。

  1972年3月,嘉兴地区有场排球比赛。“杨老师,你带队去打排球比赛吧!”“我不会打排球啊!”“你是体育专业的嘛,打打就会了。”……杨志冠至今还记得与校领导的一番对话。说干就干,杨志冠开始在学校选拔,初中部、高中部一起,终于凑齐了排球苗子10余人,垫球、传球、发球、接球、扣球、拦网……大家一起从零开始摸索,边学边进步。1972年那场在桐乡举行的地区排球比赛,杨志冠带队打了个第三; 1973年在湖州德清新市的地区排球比赛,杨志冠带队打循环赛,3比0赢得第一。

  几场精彩的比赛下来,杨志冠在嘉兴也小有名气了,1977年,女排少年组地区冠军;1978年,女排成年组地区冠军……说句“战无不胜”一点不为过。

  然而,计划没有变化快。1986年,学校转制成为中专,高中部不再招生,业余训练中断了,排球比赛也随之停止……直到1996年,嘉兴三中男女队要参加浙江省青少年排球锦标赛,由于缺少排球教练,于是借调了杨志冠去教学,就此重启了他的排球教学路。

  1997年7月,他调入新建的洪波中学任教。“我这辈子最好的十年,是在洪波的十年!”杨志冠回想起来,往事历历在目。看着孩子们站在高高的排球架下,那颗为体育事业奉献终身的心又开始荡漾起来。妻子胡玉珍曾笑称:“对这些孩子,比对女儿还好。”

  在洪波中学的日子,杨志冠一直教初中体育,带出了一支又一支业余排球队。粗略数来,先后带过10余支女排队伍。

  体育老师写体育

  专注排球教学之余,杨志冠还是一位笔耕不辍的文学爱好者。

  杨志冠是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个人辞条入编《中国散文家大辞典》,在《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中,收录代表作《奥运高手的“伯乐”是怎样炼成的?》并获“中国当代散文奖”,散文《在那高高的排球架下》获2010年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一等奖……

  “高中毕业的时候,我其实想考的是中文系。”杨志冠回忆道,“七十年代我本来曾写过小说,但体育教研员对我说,小杨,你搞好体育就行了!”一盆水下来,暂时浇熄了杨志冠的热情。但是,白天操场上,晚上书桌旁,球架与书架,还是构成了他生命的两极。

  1993年,当时任教学校的语文教研组长找到他,“小杨,你写一篇文章行吗?写写中学的体育活动。”于是,杨志冠写了一篇《我眼中的体育》,教研组长看完后感叹:“小杨,你应该念中文系!”

  2002年,杨志冠在一次投稿中获奖,收到了中国散文学会的来信,邀请加入中国散文学会,后又加入中国散文家协会。杨志冠说,如今他早已迈过“古来稀”门槛,虽然脚下的步履已不像年轻人那么矫健,但从未蹒跚。再出发的路上,他依然会努力奔跑,让前行路上的那一串串脚印,成为生命的新篇章……

标签: 编辑: 毕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