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体育频道 > 体育产业  
乡村体育,盘活“人地钱”带来产业新希望
2019-11-29 08:04:24 来源:体坛报 记者 黄维 朱郑远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必须抓住关键环节,尤其是培育新型产业经营主体。从2016年开始推动“体育+”特色村(居)模式以来,通过有效的杠杆撬动,盘活了人、地、钱,增强了乡村振兴的活力。

  武义县朱王村,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做美了“秀水文章”,也写好了“体育文章”。作为首批“体育+”特色村(居),该村先后投资500余万元,建起村级体育馆、休闲垂钓场、多功能健身场地等,以及配套的民宿。“村里的体育馆建成后,仅2017年就承接二十多场比赛,今年还开创了‘省赛村办’新模式。”场地盘活了,钱也“盘活”了。截至今年上半年,以体育运动为抓手,民宿、农家乐等收入即超过80万元。”该村党支部书记张福华介绍,乡村体育不仅“富口袋”,还“富脑袋”——每天晚上,周围村庄的群众都聚拢而来,参与全民健身,夫妻更和睦、家庭更和谐,自然而然地打牌赌博少了,乡风更加文明。

  与磐安县小章村相距三公里的虬里村,相比更偏僻。背靠大山,却是避暑好去处。早几年,就办起好几家民宿。但这里的民宿只能做暑期生意。从小章村的“一座气排球富了一个村”得到启发,虬里村也开始“念体育经”。眼下,正是冬闲季节,村里忙着“修水利”——在村里的一条河道,新建一座天然的标准游泳池,“冬天搞冬泳,夏天可避暑,山上还有一条登山游步道。如果资金充裕,还想利用河边的沙滩,改造一两片沙滩排球场。运动休闲内容丰富了,游客肯定留的住。”村干部显得信心满满。

  兰溪市水亭畲族乡上朱村,采用“企业+合作+农户”村企合作经营模式,盘活“地人钱”。即由村集体提供土地,入驻企业负责投资建设及管理。这座体育主题公园叫“新天地生态园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不仅有效带动村集体经济,还提供50余个就业岗位;义乌市大陈镇马畈村则采用村集体出资成立运营企业经营模式,成立了马畈乡村旅游开发公司,面对土地和资金两大难题,该村拿出乐园40%的股份用于筹措资金,每股5000元,共筹得500万元,全村95%的村民都入股了,剩下60%的股份为全体村民共同拥有,鼓励村民将土地流转到村里,共同开发马畈奇幻乐园;而东阳市江北社街道荣跃小区,更是创新式的引入企业集群式开发经营模式,用30多亩留用地吸引社会资本,共十余家企业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体育综合体,相关企业集中经营形成集群式发展效应,每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上交税收1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120个。

  事实上,新型经营模式关键是解决“人从哪里来”“地往何处流”“钱从哪里来,又该怎么投”这三大问题。目前,金华市已分4批次建成35家“体育+”特色村(居),共吸引社会资本12.81亿元,直接带动乡村增收约1亿元。实践证明,只要盘活“人地钱”,激发三要素活力,就能为实现乡村振兴增添动力。

  金华市体育局在过去四年间的探索、实践过程中,也清楚地认识到:“体育+”特色村(居)不能是传统的政府大包大揽,而从初始阶段就倡导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既凸显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加强政府引导和服务保障,在规划编制、平台搭建、机制保障、服务提供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编后

  “‘体育+’金华全景图”从兰溪到武义,从磐安到东阳,采访了6个“体育+”特色村(居)。共性是都避免了产业的简单复制,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依托相对开放独立的区域空间,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的“产、村、人”三位一体,“体育+”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功能平台,是一个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色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

  特色村(居)立足产业“特而准”、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强”,将开放创新、合作协调、科学管理等观念潜移默化地输入传统农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探路者”,值得点赞。

标签:体育;乡村;产业振兴;振兴;经营;关键环节;新型产业;编后;活力;就业岗位 编辑:张钰婕
分享到: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