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刚和他的足球娃们。
浙江在线9月1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高华生)43岁的郑刚,现在是南肖埠小学的一名足球课老师和校园足球负责人。
他曾是茅以升实验小学的数学老师,也曾任该校的副校长。2012年那年,因为放不下心里的校园足球,他自愿申请调到南肖埠小学,之后不久成为了一名专职足球课老师和该校校园足球负责人。为了校园足球,他放弃了任职多年的副校长职位。
教学出色当了副校长
副业带出了职业苗子
“最后,问您一下,你的脚好一点了吗?祝您早日康复,教师节快乐!”
9月10日教师节这天,郑刚收到了一份学生贺卡,话虽然不多,但是他心里暖洋洋的。今年5月份经历了膝部韧带大手术的他目前行动还不太方便,但是开学后他已经重新站在足球训练场边了。“挺符合当初我搞校园足球的初心。”郑刚说,最初他开始带班里孩子放学后踢球,那个时候还没有校园足球的说法,他的初衷不过是“和学生关系融洽点”。原因特别简单——他自己喜欢踢球。在这之前他没有受过专业足球训练,更没有接受过教练员培训。
1994年郑刚从中师(中等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分配到现在的茅以升实验小学(当时的景芳二小),成为一名专职数学老师。
2003年-2012年,因为数学教学表现出色,郑刚历任茅以升小学校长助理、副校长。
“当时得过区、市的教学新秀,区、市里面的教学评比,也取得过好成绩。因为学校里面男老师比较少,加上我业务能力这块也比较强,学校也一直在培养我。”
郑刚告诉钱报记者,虽然职位变成了校长助理、副校长,但是他的“副业”——足球,不但没有丢,摊子反而越弄越大,扩展到整个学校了。
“大约十年前开始,兴趣班可以自己(学校)办。我们组织开办了一些足球兴趣班,学生一年级进来就可以通过兴趣班踢球。到三四年级的时候,挑出水平好的学生组成校队。那个时候我们一个年级四个班,一、二年级兴趣班招的学生,人数可以达到四五十人。最后能到校队踢球的,大概有十几个。”
郑刚说,就凭着老师和学生的兴趣拉起的队伍,茅以升实验小学校队曾经连续两年在杭州市小学生足球比赛中获得第四、第五名。
最让郑刚意外惊喜的是,他的学生中,后来出了一名职业队球员。
“现在在重庆力帆(重庆斯威)二线队,还没有踢到一线队。叫房政阳,1993年出生,他属于天赋比较好,家里也比较支持那种。后来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就读学军中学,进了绿城的梯队,转会到重庆的。”
放弃副校长职位
转校坚持足球梦想
2012年对于郑刚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
那一年,他离开就职十八年的茅以升实验小学,来到了同是江干区的南肖埠小学。在茅以升实验小学他是数学老师、副校长和兼职足球教练。在南肖埠小学,他是数学老师和校园足球负责人。最大的区别是,他的副校长职位没了。
“2009年开始,国家提出一个校园足球大方向,对老师、教练员的培训也有了,我参加好几个方面的培训:教师培训;教练员培训,比如亚足联的教练培训等。通过这些培训,我对足球训练这方面有了系统的了解。”
经过慎重的考虑之后,他选择了新环境。2015年9月份,更是结束了22年的数学老师生涯,他成为一个专职的校园足球老师。
“我的主要志向还是在足球。”他说。
在南肖埠小学,郑刚负责的校园足球朝两个方向发展。
一个是校队。人数由多到精,层层筛选,这样基本保证校队在参加比赛时有个稳定的成绩。
另外一个是全校参与,组织班级联赛。24个班级,一个班报名十个人,能够上场踢球的,至少240个学生参与。
“虽然踢得好的可能没有那么多,但这是一个过程。就是要陪他们玩,让他们喜欢踢球。”
现在郑刚觉得,让孩子们都来关注校园足球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和成绩相比,运动本身对孩子们的影响是深远的。
“我儿子四年级开始接受比较系统的足球训练,这种爱好对于他将来走上社会,是合群的生活方式。对他的人际关系、能力有所帮助。其实就是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