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体育频道 > 文体  
衢州精准提升50校运动场地的民生实践
2025-08-29 14:32:40 来源: 体坛报 通讯员 徐 佩 叶佩瑶 记者 杨凯纯

  在浙江,推开校门,共享运动场地,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门开了,百姓是否满意?设施老了,体验如何提升?则成了衡量民生实事成色的新标尺。

  2025年,衢州市通过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实践——“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免费开放工程”,交出了答卷:在258所“应开尽开”的学校基础上,精准筛选出50所进行重点提升改造,推动学校场地开放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跨越。这场以“提质升级”为核心的民生实践,为我们观察公共服务的精细化、精准化提供了鲜活样本。

  精准施策

  从258所到50所的“升级逻辑”

  夕阳西下,衢州市柯城区礼贤小学的塑胶跑道上,市民王先生看着儿子和小伙伴们奔跑的身影,脸上洋溢着笑容。“从家走过来就几分钟,现在一到晚上6点,我家孩子不用催,自己就换鞋出门,直奔学校和同学打球跑步去了。”

  这样的场景,如今在衢州多处上演。截至目前,衢州已有258所中小学校的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实现了“应开尽开”的初步目标。随着开放范围扩大,市民对运动环境品质的期待也随之提升,部分场地设施老化、灯光不足、管理不够精细等问题逐渐浮现。

  面对“从有到优”的新挑战,衢州始终秉持“民生实事不仅要‘做没做’,更要看‘优不优’”的理念,不满足于解决“有没有”的基础问题,而是以更高标准推动开放工作“提质升级”,着力满足群众对高品质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

  为贯彻落实这一理念,市教育、体育等多部门成立专项工作组,通过大数据分析与实地调研,从258所学校中遴选出50所地理位置优、人流量大、设施亟待更新的学校,纳入2025年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进行集中改造提升。

  这50所学校覆盖市本级及6个县(市、区),既注重区域平衡,也突出对健身需求较大区域的重点支持,旨在打通全民健身“最后一公里”。具体分布为:市本级4所、柯城区6所、衢江区8所、龙游县8所、江山市8所、常山县8所、开化县8所。

  落地有声

  “智慧+”与“一校一策”的双轮驱动

  安全与便捷,是市民进校锻炼最关心的问题,为此,衢州市为50所学校统一安装了智慧门禁系统,并与公安数据联动,确保入校人员可追溯。

  “真是太方便了!”在柯城区城南小学门口,正在扫码入校的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之前进校门还要带证件登记,现在手机直接扫码就能进,节省了很多时间”。

  这套智慧门禁系统精准对接浙里办平台,依托“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理念,实现了线上实名预约与线下扫码刷证通行的便捷服务。该系统构建了“线上预约—实名核验—自动放行”的闭环流程,市民通过浙里办APP进入“学在衢州”平台,选择心仪的学校和时段进行预约,到校后扫描社保码或刷身份证、社保卡,即可快速通行。系统还设置了动态调整机制,若当日学校预约名额未满,未预约的市民也可直接扫码或刷证入校。

  据了解,线上预约功能预计将于9月1日前全面启用。“这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服务理念的升级。”衢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更重要的是,面对50所学校的差异情况,衢州坚决拒绝“一刀切”,在市级原则指导下,由各县(市、区)制定“一校一策”实施方案,从开放时间、设施使用、安保措施、应急处置等维度细化规则,确保管理既规范又贴近实际。

  以北京十一衢州实验学校为例。该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周一到周五离校时间为20:30,因此向社会开放时间暂定为每周六、周日及节假日13:00至21:00。本次提升的是其最大的室外运动场地,含300米跑道和足球场、6个篮球场、2个网球场、1个排球场。

  “我们将市民进入学校的入口临时设置在南门,经过一片下沉式足球场,就能到达运动区域,有效实现了教学区与运动区的分离。”该校负责人介绍,待校园北面的闽江大道完成施工后,学校将在面向闽江大道的围栏处开辟一个专用入口,供来校运动的市民出入,进一步优化入校动线。

  市民参与

  共建共治提升民生温度

  “欢迎广大市民积极进校体验,分享实际感受,提出优化建议。”这是衢州市向市民发出的诚挚邀请。为此,衢州市体育局联合市新闻传媒中心推出了“建言献策”活动,市民可拨打96811热线或扫描二维码在三衢客户端留言,提出宝贵建议。

  这一“市民提议—政府响应—落实完善”的互动机制,显著增强了公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实现民生工程与民众需求之间的良性循环。该举措自推出以来,受到市民广泛欢迎。相关新闻发布后,获得大量网友点赞与留言支持,其中点赞数达244,留言27条,内容均为积极肯定。不少网友表示:“这项政策真是太贴心了,赶紧去体验一下,这波福利太棒了!”还有网友特别提到:“小朋友又多了可以户外活动的场所,很棒。”

  政策的温暖正转化为市民生活中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这种互动不仅让市民有了参与感,更让民生工程真正贴近民生需求。从“应开尽开”的1.0版,到“提质升级”的2.0版,衢州的50所校园悄然变身,成为市民健身的“新客厅”。夕阳西下,崭新的运动场上,市民们奔跑的身影被灯光拉长,这些温暖的画面,成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最生动的注脚。

  

标签: 市民;学校;应开尽开;提质升级;民生实事 编辑: 龚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