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体育频道 > 亚运速递  
从“亚运之窗”感受中国力量
2024-01-23 09:29:04 来源: 体坛报 记者 陈素琴

  杭州亚运会打开了一扇窗,展示了一个充满魅力、活力、希望的浙江,让世界近距离看到了一个真实、立体、生动、美好的中国。

  亚运会不仅是体育竞技的盛会,更是一个展示中华文化自信和现代化发展成果的重要平台。以“亚运之窗”的理念,将中国的文化和科技力量通过运动员、比赛场馆和网络媒体向全世界展示。透过这扇窗,让世界看到浙江儿女勇立潮头的奋进姿态,听见推进共同富裕的铿锵足音,见证中国式现代化先行者的动人实践。


  感知“文明杭州”,看见“文化魅力”

  文明是什么?杭州用一场亚运会给出了答案。有礼、有序、奉献、和谐……漫步在杭州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亚运之城”的热情好客,也无时无刻不沉浸在文明绘就的幸福图景中。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体现了城市的韵味和精气神。亚运会是体育盛会,也是文化盛宴。无论是场馆造型还是奖牌礼服,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更是渗透在每一个细节之中。奥体中心体育场和网球中心宛若两朵盛放的大小“莲花”,胜似西湖夏季美景;会徽“潮涌”,绿水青山的自然风貌、勇立潮头的精神气质、诗画江南的人文底蕴;奖牌“湖山”,方中带圆、方圆相融,于方寸间呈现江南的湖山美景;“琮琮”“莲莲”和“宸宸”等“江南忆”吉祥物组合,分别代表着良渚古城、西湖和京杭大运河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在开幕式上实现从史上首个数字点火仪式到3D数字烟花绽放……体育与文化相互交织。之江大地,洋溢着浓厚的人文气息。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亚运期间,参赛运动员、媒体记者手持一张“杭州通”,便可乘坐公共交通到达杭州各个赛事场馆。此外,亚运会增设一些具有亚洲文化特色的非奥项目,如藤球、卡巴迪、空手道等,旨在鼓励更多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

  体育铺路搭桥,文明交流互鉴。亚洲大家庭相聚杭州,从申办、筹办到举办,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将一项项承诺变成现实。


  感知“智慧杭州”,看见“科技创新”

  智能是杭州亚运会的办赛理念之一。

  在一些比赛场馆,技术的支撑让运动员的亚运体验更舒适。作为亚运会手球比赛场馆的浙江工商大学文体中心体育馆,为避免运动员在比赛中因激烈碰撞造成伤害,铺设了具有减震效果的悬浮式运动地板;塘栖盲人门球基地进行了无障碍改造,从门厅开始,通往每一个功能用房及比赛场地的路上都设置了盲道,所有房门都安装了自动感应的语音播报器,帮助视障运动员判定方位;杭州奥体中心游泳馆池水可全年保持国际赛事标准,在非竞赛时段,每分每秒都在持续进行水处理和循环。

  数字化技术为亚运会注入了活力,以数字化手段提升筹办工作效率和服务保障效能,为运动员、观众和游客提供便捷优质服务。参赛端,通过数字参赛服务平台“杭州亚运行”可一键查询成绩,随时随地获得新闻资讯、翻译热线等服务;观赛端,数字观赛服务平台“智能亚运一站通”为观众提供购票、出行、观赛、住宿、用餐等多项贴心服务;办赛端,体育赛事数字办赛平台“亚运钉”,实现数十万名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线上协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硬核”科技的加持下,超1亿人成为“数字火炬手”,超百万人次体验亚运知识科普与问答,被科技赋能的杭州亚运会不仅是体育竞技的盛会,更是展示中国发展成果和科技实力的大舞台,虚实融合的赛事体验让观众有了更多参与感。


  感知“简约杭州”,看见“简而不减”

  优先使用既有场馆,56个竞赛场馆中新建场馆仅12个;赛事设备器材“能租不买”,运营服务“精打细算”;写好场馆“后半篇”文章,制定赛后利用计划……从场馆搭建到赛事运行,再到赛后场馆的规划,“简约”的办赛特色融入每处细节之中。

  在承担亚运击剑及亚残运轮椅击剑两项赛事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馆,简约的细节就藏在5000个座椅中。“这里原先是学校篮球馆,确定作为亚运击剑竞赛场馆后,我们就着手改造,尽可能保留原有设备,换下来的设备也利用到了学校其他地方。”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校园建设管理处副处长章荣伟介绍,馆内数千个蓝色座椅今年已经“17岁”了,但走近一看,外观依然明亮如新。

  场馆作为“亚运遗产”,赛后如何体现可持续利用?其实早在亚运会未召开时,九成以上场馆就制定了下一步具体利用计划,确定了运营单位。中国首座亚运会赛事标准的专业电子竞技场馆——杭州电竞中心,投入运营后,已陆续举办了多项知名电竞赛事。按照“赛时为亚运,赛后为城市”的建设准则,杭州电竞中心在电竞之外,还兼顾了球类赛事、演唱会等功能,可满足多种赛事、文艺演出、博览会等综合场馆需求,进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双赢”。

  盘活利用大量场馆,让场馆不只为赛、不止于赛,从场馆建设到赛事运行再到场馆运营,杭州亚运会以简约为笔,绘制出韵味十足的精彩图景。


  感知“惠民杭州”,看见“惠民以实”

  走在杭州的大街小巷,你会发现,杭州是“立体”的:516公里轨道交通网、480公里快速路网,可通达四方;家门口的“嵌入式体育场地”,让运动触手可及……亚运筹办让杭州焕然一新:城市能级大幅提升、国际知名度显著提高,城市的品格和气质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改变。

  以举办亚运会为契机,一个个惠民的“种子”在杭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通过智慧的“大脑”、与时俱进的“感官”、解决问题的“手脚”,不断“刷新”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在亚运及亚残运会期间,黄龙的场馆群也没有完全封闭,而是通过适时调整场馆封闭线,将非办赛场馆惠民开放,成为56个亚(残)运场馆中唯一一个实现“一边办赛,一边开放”的场馆。“亚运、亚残运会期间,我们都承接了一些比赛。”一边是高水平的亚洲顶级竞技,一边是大众健身赛场,黄龙体育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道,“‘场内’是大赛,‘场外’是小赛,两个赛场同样人气爆棚。”

  从世界赛事到全民健身,借着亚运的东风,各地在便民、利民、惠民上下足功夫,街头巷尾、日常生活中出现了许多贴心的“惊喜”。数据显示,针对城市空置土地、废弃厂房、高架桥下等空间,去年杭州新建成“三大球”、“三小球”、门球等7类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2243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提升到2.74平方米。


标签: 编辑: 毕真
分享到: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