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许多省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高考体育加分制度进行“瘦身”,这让近五年来高考加分项目繁多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治理。
制定体育高考加分政策的初衷,是为了平衡体育生和普通学生之间因为学业的差距而导致的不公平——说白了,这是为了体现教育公平的一项制度。但是在执行过程当中,就有许多不自觉的人利用制度的漏洞来骗取分数,反而造成了不公平。譬如,当下许多家长让孩子去练习体育不是因为热爱,仅仅是为了那额外的分数,因此,升入大学后,体育就被弃之如敝屣了。
这几年不断对体育加分政策进行削减,其目的就是减少这一制度的不公平性,让这一政策的受益者少一些水分,多一些真正对体育的热爱。保留部分项目,取消一些不重要的加分项,这既是对社会舆论的回应,也有利于之后体育生的正向发展。
加分政策的“瘦身”是为了促进公平,那么在实际操作上就要更加科学。首先要引入专业监督机制,重点打击涉及高考的违法行为。同时,应为高考制定一部比较全面的法规,对诸多事项予以全面细致的规范,以减少作弊和不公平事件的发生。另外,必须深入推进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留足高校自主招生的空间,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成绩,包括体育来对加分者进行评定。最重要的是通过制度上的改变来扭转大家“唯分数论”的看法,更加注重个性以及爱好的培养,加强学生的自主选择权。
笔者认为,只有在让加分制度“冷静下来”,同时让其他方面同步跟进,才能促进学生个性和体育特长发展,也才能更好地维护高考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