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民健身浪潮风起云涌的当下,宁波市在推进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方面又有了新举措——往后,室内体育场馆设施将成为新建住宅项目的“标配”。
昨日,记者从宁波市体育局获悉,《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加快体育设施规划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已从10月27日起正式施行。《通知》要求,宁波要围绕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建设,构建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实现“十三五”期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2平方米以上。值得一提的是,《通知》中还明确提出新建小区按规模配套室内体育设施5‰的建设指标,这在全省乃至全国尚属首例。
近年来,宁波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利用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截止2017年底,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95平方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健身去哪儿”的难题,直接带来的效益便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总人口的40.1%,城乡居民国民体质合格率达到了94%。
“体育锻炼人数大量增多,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不足这块短板更是凸显出来。”宁波市体育局局长张霓告诉记者,随着全民健身观念的不断深入,宁波人民对于健身的热情日益高涨,与城市体育事业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不断涌现,首当其冲的便是全市健身场地供给仍然不充分,特别是体育资源人均占有率低的问题。
发现问题,研究策略,补齐短板。今年9月,宁波市市政府提出要在扩大增量上下硬功夫,构建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打造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围绕部署,“新建住宅项目必须配建室内体育场馆设施”这一要求应运而生。据了解,室内体育场馆设施主要包括综合馆、田径馆、篮球馆、排球馆、游泳馆等公共体育场馆,以及健身房、体操房和其他简易的健身娱乐场地等。“试想一下,往后小区楼下就是健身房,走几步就能去健身,打篮球再也不用风吹雨淋了,还有专门的室内场地为大爷大妈们提供晨练的场所,住在小区里的幸福感也会大大提升。”张霓说,将室内体育场馆“搬”进小区的模式,宁波称之为“小区+体育”。此外,还有“公园+体育”、“街道社区+体育”两种模式与其“里应外合”,确保宁波市民以正常速度步行10分钟左右、直线距离在800米至1000米范围内,就有一处可供开展健身活动的场馆、场地或设施,真正破解“健身去哪儿”难题。
对此,省体育局经济处处长姜建成表示,宁波探索体育设施建设新路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老百姓健身难的问题,将在全省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为我省体育事业发展指明方向。“省体育局也将鼓励各地市以宁波为榜样,积极做一些尝试,助力我省全民健身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