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体育频道 > 浙江热点  
“爱国棋王”的风采
2018-11-30 08:56:14 来源:浙江在线 胡昊

  浙江在线11月2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胡昊)温州平阳这个小小县城里,有一座不小的棋院。白墙黛瓦之间有着浓浓的古朴意味。这里是谢侠逊棋院,在圈内有着非常高的声誉。今年是谢侠逊诞辰130周年,不少活动都被放在这个棋院里举行。

  谢侠逊1888年出生在浙江温州平阳县腾蛟凤巢硐桥头一个农民家庭,后来成为大名鼎鼎的“爱国棋王”。

  1937年,谢侠逊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自许,主动请缨出任南洋巡回大使,遍历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通过“义赛”形式宣传抗日救亡,共募得捐款5000万元和金银珠宝首饰无数,并动员华侨技工3300人回国服务,被称为“爱国棋王”。

  棋院中的一块残局棋谱和一组雕像,显示了这位“爱国棋王”的风采点滴。

  这块残局棋谱叫“共纾国难”局,是1939年仲夏时节,谢侠逊与周恩来同志两局对弈的第二局。1985年11月6日的《浙江日报》曾记载了这局对弈。

  1939年夏,谢侠逊从南洋募捐回到重庆,周恩来亲自登门拜访。谢侠逊向周恩来汇报了南洋侨胞热爱祖国踊跃筹款的情况。周恩来听了十分高兴,他说:“你是个有名的象棋家,这次出国在爱国华侨中利用象棋比赛,做抗日宣传,成绩很不错!”两人谈兴正浓,便想到了对局。周恩来也是位棋手,他年轻时常与家里的私塾先生对弈,棋艺日精。

  第一局周恩来以当头炮开局,攻势凌厉。一场龙争虎斗,很快变成和局。

  因为前局和了,两人又下一局。这一局双方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攻守兼备,走成残局时,子力相等,胜负难分。谢侠逊说:“我们可以和了吧!”周恩来哈哈大笑说:“我们可以和了!”这时,周恩来意味深长地说:“明人重炮,清人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谢侠逊随口回答说:“马虽有八面威风,但可用兵卒制马。”周恩来笑了,说:“对,兵卒就是群众,抗日就要发动群众的力量。”后来,谢侠逊将第二局残局,用《共纾国难》为题,发表在报上,起了宣传抗战的作用。

  有趣的是,此残局经许多行家研究,终是一盘和局。

  作为现代中国象棋运动的开拓者,谢侠逊在很多方面都是先行者,比如他率先在报纸上开辟象棋专栏;首创大棋盘和大棋子进行对弈和复盘;率先采用了车轮战;率先当众进行蒙目战表演并发起举行了首届全国象棋大赛。在象棋的对外交流方面,谢侠逊同样走在众人之前,他精选我国象棋古谱,译成英语,把中国象棋推向世界,除此之外,他整理出版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象棋经典《象棋谱大全》,这本书直到今天依然在圈内备受推崇。

  上海棋院院长单霞丽说,谢老因为会下象棋,接受能力很强,所以在很短时间内还学会了国际象棋,“他把国际象棋引进到中国,第一站就是上海”,前段时间中国国际象棋男团、女团都拿了奥赛冠军,这和当年谢侠逊率先把国际象棋引进中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众人的印象中,谢侠逊应该家境不错,可事实上,谢家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

  谢侠逊弟子、复旦大学教授周本根回忆当初和恩师谢侠逊结识的经过。看着老师两袖清风、身无长物,有一次他不解的问起谢老的女儿谢秉阳——“我问,难道没能留一点自己过日子?谢秉阳和我说,谢老当年不仅将募得所有款项、金银财物全数上交,还贴上自己的钱物。当年她陪着父亲住在重庆,父亲要他们子女各自谋生,她自己当时是去小学教书。”

  谢侠逊的小女儿,今年已经90高龄的谢秉川说,1937年父亲去南洋,别人问他,你要做点什么衣服,爸爸说什么都不要,最后带了几件蓝布长衫就出门了。到1939年,谢秉川才再次看到父亲回家,“我只知道父亲募得了好大一笔钱,那时候讲我爸爸是爱国棋王。”

  1947年到1949年,谢家搬回家乡平阳居住,谢侠逊别的没有带,倒是买了好多象棋、国际象棋,在家乡推广。

  谢侠逊经常带着孙子谢作涵从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原杭州大学)出发,穿越黄龙洞到达岳庙,还让他在岳庙里面诵读爱国诗篇。谢作涵说,爷爷一生爱国,“爷爷像象棋里的‘士’一样,不逾越、不逾矩,做事讲规则、讲原则,但是遇到保家卫国的时候,却又一点不含糊。”

  谢侠逊棋王文化是平阳最近两年努力打造的体育文化品牌。平阳不但象棋赛事不断,象棋进校园活动也在进行中,目前已经有三十四所学校做到了每周一节象棋课。如今,平阳正深入挖掘名人文化,培育体育重点品牌赛事,助力打造温州南部文化引领示范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标签:谢侠逊;周恩来;象棋;残局;棋王;国际象棋;爱国;温州;南洋;父亲 编辑:吴晓婷
分享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