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体育现代化?在基层体育发展中,体育现代化如何定义?昨日,记者从省体育局获悉,《浙江省体育现代化乡镇(街道)建设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通过审议,将于近日下发。《办法》的出台不仅为基层实现体育现代化提供了标准和依据,更为我省打造“五级体育现代化地方标准体系”填补了又一块“拼图”。
据了解,《办法》从体育场地设施、体育社会组织、体育活动(赛事)、科学健身指导、青少年体育等7个方面阐明了标准与要求。同时出台的还有与《办法》相应的评价细则。
怎样的乡镇(街道)符合体育现代化标准?记者发现,除了有诸如“建有或共享乡镇(街道)全民健身中心。其中常住人口超过8万的乡镇(街道)应建有全民健身中心,其他应与相邻乡镇(街道)共享全民健身中心”等硬件方面的统一标准外,《办法》更是将“每两年组织一届有6个项目以上的综合性运动会”、“每万名青少年拥有社区青少年体育组织1个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不含学生)比例达到30%以上”等内容囊括其中。
“体育现代化乡镇(街道)建设办法的出台,是要让体育事业发展以标准化的形式得以推进。”省体育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卢旺忠表示,《办法》的出台有利于引导基层制定标准,取得体育事业的实质发展。
实际上,省体育局近年来将推进体育标准化工作提上新高度,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制定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社区(村)五级体育现代化地方标准体系。2017年出台的体育现代化社区、村建设要求地方标准成为全国首创。而今的第二步便是乡镇(街道)一级的标准制定。
“逐级的标准出台有利于各个层面齐头并进。”卢旺忠介绍,想要创建乡镇(街道)体育现代化,就得先满足村(社区)体育现代化达标比例高于70%,通过各层级的环环相扣,实现体育现代化整体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