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历顽强奋斗和巨大牺牲,中国有效遏制了病毒传播,为全球战“疫”作出了重要贡献。
全省体育人同样不怕困难、不畏艰险,众志成城共抗疫情,用坚韧不拔的体育精神,上演了一幕幕感人的抗疫篇章,全力夺取疫情阻击战和备战攻坚战“双胜利”。
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
1月23日,全省体育场馆纷纷按下暂停键,全省关停全省大型体育场馆共121家,取消或延迟省内体育集训和冬令营活动4个,涉及700多人;取消或延迟各类赛事387项,涉及18.6万多人次;取消或延迟各地群众性体育活动609项,涉及14.3万多人。
从1月26日起,省体育局专门成立领导小组,下设训练备战、竞赛活动、综合保障、督查检查四个专班,同时建立疫情信息日报和零报告制度,组织专项督查,压实主体责任,实现量化、细化、全覆盖、无漏洞,形成闭环管控体系。
1月28日,嘉兴市级机关部门第一批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党员志愿者招募通知发布,嘉兴市体育局系统超过80%以上党员干部实时响应,8分钟内报名超额。
宁波青山头村党支部书记蒋秋军不仅深入抗疫一线,自掏腰包为村民送药跑腿,更是带头倡导体育锻炼;瑞安汽车摩托车游艇协会上天入地下海,只为将抗疫物资送到前线。
抗击疫情的路上,不仅有战友,也有夫妻档。省体育局员工周剑飞的妻子沈新,作为浙江医院ICU的护士长,勇敢逆行前往疫情中心武汉,毅然进驻武汉肺科医院ICU,守护大家的生命健康,丈夫在杭州默默守护着他们的小家。海宁有一对战疫伉俪,丈夫陈锋坚守医院急诊一线一个月没有回家,妻子李晓兰居家为学生编了一套健身操。
不仅如此,体育也是治愈心灵的良药。在武汉方舱医院,桐乡护士周琴,用八段锦化解了病人的焦虑,拉进了医患之间的关系;省人民医院康复治疗师朱迪,开出一张张运动处方,手把手指导病人练习,汗水早已湿透他们的防护服……
山川异域,天涯同心。作为省内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灾区”,温州牵动着不少人的心,体育系统党员干部以及各体育协会的志愿者,都站在了防疫第一线。来自斯洛文尼亚的滑翔伞飞行教练Igor Drozina主动在泰顺参与防疫工作,还自费为当地民众西欧购买口罩。
在国内疫情严重的时候,意大利华人龙舟协会为家乡温州捐款捐物;而当疫情在意大利蔓延之时,温州同胞拿出自己的日常训练经费筹集了6000只口罩,与意大利侨胞同舟共济。
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
1月24日,浙江在全国率先发布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2万多名白衣战士勇敢逆行,为治疗每一名患者不舍昼夜。
全省体育人同样迅速行动,用顽强拼搏、团结协作体育精神,在全国上下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为祖国人民注入了强心针。疫情期间,居家健身成为一种风潮。
打开“浙里办”APP,你就能跟着极限跑达人陈盆滨一起练核心,还能和社会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一起练习排舞,省体育局联合乐刻运动推出“‘宅’家也爱做运动”健身专栏,发动体育专业人士、健身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发挥专业特长录制健身教学视频,全网观看人次接近8300万。
“居家健身运动汇”“客厅挑战赛”等公益活动,20项居家运动挑战项目及规则,邀请宅在家里的所有人动起来,一起在线战“疫”,打造一场全民参与、趣味互动、公益捐助、融媒推广的“居家健身运动汇”。同时,指导乐刻运动发起“攻克艰难,宅家也爱做运动”视频话题,累计收到健身教练自主研发的原创公益教学视频2.9万条,点击量达6.4亿次。一时间,云健身成为大家枯燥的宅家生活中难得的“调味料”。
国有紧难,白衣执甲,浙江体育人同样用实际行动致敬“最美战疫人”。远在武汉协和肿瘤中心ICU的第四批援鄂医生浙大二院的李珉领取了“最美战疫人”,当春回大地时,她带着杭州的家人去好好放松一下;省肿瘤医院放疗技师丁璇4月25日便到杭州桐洲岛亚联航空飞行营地免费体验了动力滑翔伞。
从3月开始“浙里办”APP中有了“最美战疫人体育权益”通道,这是省体育局、省体育总会为浙江省赴湖北的医疗工作者和警务人员等“最美战疫人”提供的“暖心”权益。全省全省近150家体育场馆(中心)、20多家机构向“最美战疫人”高级认证用户免费开放。为“最美战疫人”送上福利的同时,医护人员纷纷走进运动场的现象也助推了群众对身体健康的关心。
强大精神力量,在赛场精彩绽放
1月26日,农历正月初二,在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游泳馆,一大早便有了运动员们忙碌的身影。为备战东京奥运会,游泳队教练朱志根带领汪顺、何峻毅等运动员早早恢复了训练。
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郑瑶时刻挂念着在一线坚持训练备战的运动员、教练员们。郑瑶第一时间深入全省各运动队,探望运动员、教练员,并督促指导防疫和训练备战工作。
对在国家队统一训练和出国参赛的37名奥运会重点运动员,每日动态掌握每名运动员的训练状况和防控措施,做好保障服务,解决后顾之忧;对在省内备战的奥运会重点运动员实施24小时“人盯人”保障服务,确保万无一失;对外训运动员,建立报告制度;对尚未归队的运动员,采取远程指导、居家训练方式落实每天不少于2小时的体能训练要求,以保持竞技状态。
作为浙江竞技体育大本营,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在疫情爆发后迅速响应,实行全天候全封闭式管理,20多位后勤人员从大年初二起就没有离开过校园,重点队伍的教练员、管理干部也都坚守岗位。
学院重竞技系与远在北京集训的举重运动员石智勇时刻保持着沟通和联系,清楚的掌握石智勇每天的训练动态。在国家队测试赛上,石智勇也举出两超世界纪录的好成绩。
省射击射箭自行车管理中心创新思路,发挥互联网优势。科医工作人员纷纷化身“健身主播”,为无法归队的省射击队队员们送去室内体能训练教学视频,队员通过视频完成居家体能训练,在钉钉上完成打卡,最大程度上抢回失去的训练时间。
淳安千岛湖一直保持着新冠肺炎零确诊的纪录,为更好地保障省游泳队复训,在省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两支浙江水军,省游泳队与省皮划艇队完成了“会师”。鉴于项目涉水的特殊性,疫情防控工作更为复杂,省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坚决执行“严把入口、逢进必检、测温消毒”“精密智控、全封闭管控”的防控举措,确保所有运动员训练环境的安全。
同时,省水上运动员管理中心与省皮划艇、赛艇、帆船帆板三支队伍里潘旦旦、邢松等跟随国家队外训的重点运动员保持密切沟通,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确保训练备战工作有序进行。
截至目前,我省1652名运动员已经全部归队返训。虽然东京奥运会延期,但是浙江健儿用加倍的努力,在各自的战场上继续训练备战,从容应对新周期的挑战,他们要将失去的时间“抢”回来。
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
江南春雨,润物无声。体育大年,原本应山呼海啸的观众席空空如也,体育产业遭到重创。面对着中小企业负责人期盼的目光,省体育局出台了一套政策组合拳,随着形势变化还会及时进行调整,推出更多针对性措施”。
根据疫情的变化,省体育局迅速反应,学精准施策,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产,为体育企业、体育场馆的复苏保驾护航,为体育从业者们注入一贴强有力的安心剂。
2月28日起,两个月以来,省体育局接连出台了《关于深化“三服务”活动 建立驻企服务员机制的通知》《关于提供“普惠金融助力体育企业抗疫情稳发展”服务的告知书》和《关于组织申报2020年度浙江省体育产业发展资金项目库项目的通知》等多项政策,为我省体育企业纾困解难,政策红利得到了进一步释放。
不低于100亿元专项额度保障,小微企业单户额度最高3000万元,信用额度最高500万元,抵押快贷年利率低至3.85%……在资金保障、减免租金、促进消费等政策红利的,全省的体育产业从业者们的“免疫力”更强了。
在这场无声的战役中,在省体育局的指导下,复工后的体育企业转变思路,变活生产线,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支援一线。
宁波市雪狼户外仅仅用了5天时间,迅速转型加入物资生产大军,展现了浙江企业硬核担当;温岭市松门镇东南工业区生产车间里,原本生产滑雪防护眼镜浙江远景,改做医用护目镜,全力支援一线抗疫。
3月3日,省体育局一纸文件,让各地的体育场馆都“热”了起来。根据《浙江省体育局关于有序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工作的通知》,公共体育场馆在防控落实的前提下允许安全开放。疫情的凶险让大家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通过体育锻炼获得健康的体魄是多么重要,把居家多时的市民“叫”出门,走进体育场馆进行安全、适量的体育活动,成了“体育人”的重要工作诉求。
疫情当前,大考如镜。在省体育局精准施策的指导下,体育企业明晰了发展方向,转“危”为“机”。在这场战役中,体育人用实干诠释体育精神,为抗疫一线输送装甲炮弹,也为全民抗疫和经济复苏增添了决胜的信心。
通过此次抗击疫情,体育的旗帜将继续高扬,全民健身的意识将深入人心,进而改变更多人的生活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