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体育频道 > 浙江热点  
奥林匹克五环下的宁波身影
硬核前行“甬”不止步
2022-09-23 11:42:00 来源:体坛报 记者 张莺 易龙吟

  上周,在奥运冠军之城授杯仪式上,宁波人正式接过了这座沉甸甸的奖杯——“奥运冠军之城”纪念奖杯。

  从战国时期云龙的“羽人竞渡”,到“中国宁波一号”帆船乘风破浪;从1922年奉化人王正廷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并被誉为“中国奥运先行者”,到如今成为“奥运冠军之城”。体育文化和奥运文化在宁波这座城市的血脉里流淌已久,支撑着这座城市坚守多年,从默默无闻走向体育高地。

  百年中国奥运史,是几代中国人坚持不懈的奋斗史。这当中,活跃着一代代宁波体育人的身影。在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启蒙、发展与壮大进程中,一批宁波人成为中国现代体育的奠基者和引领者。

  他们在中国奥运史中举足轻重

  1922年,宁波奉化人王正廷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会员,他是“中国奥运的先行者”。

  对于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王正廷有多项毋庸置疑的贡献:最早提出中国要加入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最早倡导组织远东运动会、最早创建中华体育协进会、最早促成中国体育健儿参加奥运会比赛、最早推荐中国人担任国际奥委会委员、最早正式提案中国政府申办奥运会……

  据史料记载,王正廷1921年开始担任中国大学校长,大力倡导体育教育,使该校的体育活动迅速开展起来,还培养出许多体育人才。1931年,中国大学曾组织篮球队去欧洲参加比赛。除了在高校里倡导体育教育,王正廷还在报刊上明确阐述自己的“体育救国”思想。1934年,王正廷为我国近代最为著名、最具代表性的体育刊物《勤奋体育月报》创刊一周年题词“强我民族”。1935年,王正廷为《体育季刊》题写发刊词,进一步阐释了体育发展与民族兴衰的关系。

  王正廷的同乡好友沈嗣良,这时期写成了《中国的国际体育》《两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报告》等书,成为研究中国近代体育史的重要文献。1932年,洛杉矶第10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他作为刘长春的领队,独自站在旗手身后,默默走完了中国人的第一次奥运之旅。

  1936年,中国第一批被国际组织认可的国际级裁判舒鸿也是宁波人,在柏林奥运会,舒鸿执哨奥运会历史上首次篮球决赛,在现代奥运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年《申报》整版登了六个字:舒鸿为国争光!

  在这届奥运会上,王正廷任中华体育代表团总领队,沈嗣良任总干事,舒鸿担任篮球裁判,竞走运动员周余愚成为了第一位参加奥运会项目的宁波运动员,获得竞走第23名。

  他们在“国球”兴盛路上贡献卓越

  1949年后,宁波人在奥林匹克运动史上仍功不可没。正是从新中国第一个乒乓世界冠军容国团及其教练傅其芳开始,新中国体育开始踏上走向国际赛场的漫漫征程。

  傅其芳1923年出生在鄞县(今鄞州区)五乡镇。1957年,以华侨身份归国的傅其芳,代表中国队参加第24届世乒赛,在那次比赛上,中国男队经过苦战夺得第三名,第一次拿到奖牌。从1958年起,傅其芳担任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他指导容国团夺得首个男子单打世界冠军,又率队连续获得第26届、27届、28届世乒赛男子单打冠军和团体冠军。

  傅其芳曾与梁焯辉合著了10万字的《乒乓球训练法》一书,对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在实践中,他摸索出一条极具中国特色的“近台快攻”路子,培养出庄则栋、李富荣、徐寅生、张燮林等一批世界级名将。直拍进攻型打法的傅其芳首先提出要以速度即“前三板”技术取胜对手的理论和“快、准、狠、变”的战术,这套理论和战术至今还在沿用。为纪念容国团、傅其芳、姜永宁这三位中国乒乓球界的元老,1985年起,由中国乒乓球协会设立“三英杯”乒乓球邀请赛,推广乒乓球运动。

  “国球”的兴盛还离不开另一位宁波人张彩珍的贡献。张彩珍1930年出生于镇海,1954年,经时任国家体委主任的贺龙元帅点将,张彩珍到国家体委工作,留下了“文人进武庙”的佳话。此后,她长期蹲点乒乓球队,吃住都在队里,成了运动员的知心姐姐。“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打出风格,打出水平”“从零开始”等乒乓运动的经典口号,都是她参与研究、从乒乓运动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中央电视台曾播出张彩珍与徐寅生等人合著的《乒乓球运动的春天》一书的若干章节,说“这本书教育了一代人”。

  1985年至1991年,张彩珍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在国家体委担任副主任的女性。她长期担任《体育法》起草领导小组组长,1998年,她以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顾问的身份,亲历了《体育法》审议通过的全过程。由她创立的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用10年时间制定了“全民健身战略与奥运战略协调发展”纲要,指导全国运动项目科学调整和全民科学健身。1992年,张彩珍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奥林匹克勋章的女性,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授予她奥林匹克银质勋章。

  他们在申奥成功上功不可没

  到了当代,在奥运事业上,宁波人的身影依然活跃。一个最有力的例子:新中国重返奥运大家庭以及北京申奥成功的功臣,就是担任了中国奥委会秘书长12年之久的宁波余姚人魏纪中。

  而魏纪中的两位老乡,北京申奥担任奥申委秘书长并主持北京奥申委代表团新闻发布会的屠铭德,以及两次北京申奥中担任奥申委体育主任、两度申奥的主要陈述人、“人文奥运”的倡导者楼大鹏也都是中国奥运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是北京两次申奥到举办奥运会的亲历者和决策者,活跃在中国的奥林匹克舞台上,在每个关键时刻都显示出了宁波人的坚韧与才智。

  祖籍余姚的魏纪中,是中国体育界三次参与北京申奥的元老,曾亲历“乒乓外交”“恢复奥运席位”等体育外交大事。1991年北京首次申办奥运会,魏纪中是奥申委的秘书长;2000年北京第二次申办奥运会,他担任奥申委主席特别助理。2015年,79岁的魏纪中以冬奥申委专家身份抵达吉隆坡,这是他第三次参与中国申办奥运会工作。萨马兰奇曾当面称他是“最好的朋友!”

  祖籍鄞县的楼大鹏,曾担任国际田联副主席、中国奥委会副主席。1956年,他第一次打破男子200米低栏的全国纪录;1958年,在首届全国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上,他以25秒2的成绩再次打破这一项目的全国纪录,并获得金牌。虽然因伤错过第一届全运会,但楼大鹏拥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丰富的运动经验,后进入国家体委国际司工作。其间,楼大鹏参与了中国“乒乓外交”的破冰之旅,经历了中国在各个国际体育组织中合法席位恢复的全过程。1991年和2000年,楼大鹏两次出任北京奥申委体育主任并担任申奥主要陈述人,为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作出了重大贡献。

  祖籍宁海的屠铭德一直致力于奥运理想的普及、奥运活动的推广。1972年,他进入国家体委国际司工作,曾任国家体育总局对外联络司司长,中国奥委会秘书长、副主席;曾兼任北京奥申委秘书长,北京奥运会组织委员会主席助理。

  此外,出生于镇海大碶(今北仑大碶)的贝钧奇,5岁随母亲移居中国香港,在香港体育界长期兼职并享有盛誉。73岁的他,目前担任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副会长,也是2020东京奥运会中国香港代表团团长。自称是“体育义工”的他,为中国香港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标签:申奥;宁波 编辑:朱佳红
分享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