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体育频道 > 浙江热点  
海宁“村潮”起,燃动235个村
2025-06-16 14:32:21 来源: 体坛报 记者 洪漩

“好球!”“反扣球!”6月8日,位于海宁斜桥镇仲乐村的仲乐村家宴中心,一场别开生面的乒乓球赛正在激烈进行,来自各村民小组的运动健将与辖区企业组建的精英战队齐聚赛场。这是首届仲乐村“村潮·爱拼会赢”——“华亿杯”乒乓球村超联赛的现场,也是海宁市打造“村潮”文体活动品牌整体推进地方系列文体活动的一个缩影。

干部村民齐上阵

乒乓球运动在海宁基层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近年来,随着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深入推进,各村社纷纷完善体育设施,乒乓球台成为标配。去年,海宁创新推出“村潮·爱拼会赢”群众性文体活动品牌,全年举办600余场赛事,乒乓球赛近三分之一,随之涌现出一批“草根乒乓高手”。

本届赛事采用“村社选拔-镇街晋级-全市决赛”的三级赛制,全市235个村(社区)都将参与角逐。首场比赛在马桥街道农村文化礼堂(文化家园)乒乓球馆举行。比赛当天,上演了一次次惊险扣杀和绝妙接球,诸桥村乒乓球队晋级7月举行的全市决赛。“全镇14个村2个社区共组织16支队伍参赛,我们队伍的实力算是比较强的。”诸桥村党委书记莫东林告诉记者,村民的实力正是他骄傲的资本。

“2004年文化活动中心刚建成时,我们特意辟出专门的乒乓球室。后来村民还自发组建了乒乓俱乐部,丁桥镇乒协基地也落户于此。我个人也是乒乓球爱好者,也经常组织村干部打球,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莫东林坦言,村里还聘请了乒乓球资深爱好者作为文化管理员,日常不仅为球友们提供服务,还为青少年带来专业乒乓球指导。

本次比赛,莫东林也是选手之一。他表示这样的赛制设计让乒乓球台成为“连心桥”,干部村民齐上阵,在球场上“乒”出感情、“搏”出默契,不仅凝聚人心,也促进了村与村之间的良性竞争。最难得的是,通过赛事让文明乡风日益浓厚。

村企联建聚合力

“村潮”赛事,因为接地气而更显特色,在最小半径内为基层群众带来更为丰富的文体享受,为乡村全面振兴增添新动能。“村潮”的火爆,不仅让村民们由“看客”变“主角”,同时也激发了企业的运动活力。企业的深度参与,也让赛事更有看头。

前不久,海宁市斜桥镇祝场村与洛溪社区联合举办了“村潮”赛事“跃动邻里情,绳系村社企”跳绳嘉年华活动。活动有团体赛、个人赛等形式,吸引了辖区企业职工、村民居民代表及跳绳爱好者参与。活动创新采用“村社搭台、企业助力、群众参与”模式,辖区2家企业支持并组队参赛。在极度考验选手的速度与耐力的个人赛速跳环节中,来自鼎隆建设公司的小伙子朱鑫宇以197次的成绩点燃全场热情。宁尔制药公司员工张丽红赛后意犹未尽,感慨:“一起跳绳、加油,感觉特别亲切!”

“跳绳嘉年华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舞台,更是村社企三方凝聚共识、增进感情的纽带。”洛溪社区党支部书记冯剑萍表示,以活动为契机,不仅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同样在斜桥镇的望河社区则开展了“村潮”赛事“团结一心 凝‘绳’聚力”拔河比赛。来自社区的二十余位居民,浙江卡森建设有限公司、浙江海宁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金石村和各物业公司等单位组成6支队伍,展开了一场力量与团结的较量。

一根绳,连起村企情,一场“村”字打头的赛事引发的是一次次激情涌动的热潮。

让基层阵地活起来

“村潮·爱拼会赢”是海宁市围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创新推出的群众性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品牌。去年以来,累计举办赛事600余场次,吸引20余万群众参与,活动得到嘉兴全域推广,获评省礼堂文化创新奖。

近年来,海宁将文化礼堂打造为老百姓家门口的“精神家园”,逐步构建起优质文化资源直达机制。“村潮·爱拼会赢”品牌赛事将竞技体育与乡土文化深度融合,为村民搭建切磋球技、增进情谊的平台,让基层阵地“活起来、热起来”。今年,“村潮”品牌迭代升级村潮2.0版,进一步加强活动资源整合,吸引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参与,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其中,首推的覆盖全市235个村(社区)的乒乓球大赛,预计参赛人数近2000人,比赛将持续至7月。


标签: 编辑: 龚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