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将在下一个月来临,但10月开始,各商家、平台已经早早开启了“双11”大促模式。
全民健身意识迅速提升,你的“双11”清单里是不是也有“健身消费”?
就在今天,杭州体育健身消费领域维权联络站发布2025年“双11”消费提醒:谨防已经倒闭、却在原址“换个马甲”重新开业的健身房!擦亮眼睛,不让消费权益二次受损。
换个名字
已经倒闭的健身房在原址“复活”
2024年,在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体育局指导下,杭州市体育休闲行业协会牵头成立了体育健身消费领域维权服务站,旨在通过专业、高效的维权机制,强化市场监督,提升服务质量,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消费环境。近年来,体育健身和体育培训快速发展,预付费消费模式日益普及,但随之而来的消费风险也逐渐凸显。
就在最近,杭州市体育休闲行业协会在市场监测中发现:少量新成立的健身机构和体培教培机构,其背后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竟疑似是此前倒闭机构的原老板。这些经营者通过更换品牌名称、重新注册公司等手段,试图规避原有债务和法律责任,继续以预付费模式吸引消费者资金。更为严重的是,这些新机构往往在成立不久后便再次出现停业、倒闭等情况,形成“开业-倒闭-再开业-再倒闭”的恶性循环,不断侵害消费者权益。
“不良机构经营者通过‘换马甲’的方式,在原机构倒闭后迅速成立新机构继续经营,对消费者权益造成严重损害。”杭州市体育休闲行业协会秘书长邹捷讲了一个案例:一家位于杭州的健身机构在倒闭前一个月仍在大力促销售卡,老板数月后竟以新品牌身份在原址重新开业,数百名消费者的预付费打了水漂。
“不良经营者通常采用高度相似的操作手法。他们在原机构出现经营困难时,不仅不及时告知消费者真实情况,反而加大促销力度,就在机构停业前一个月,甚至一周前,还在通过优惠活动吸引消费者续费或购买新课程。”邹捷分析道,同时,作为经营场所的提供者,部分房东也存在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行为,往往只关注租金收益,忽视对承租方资质的基本审核,变相成为不良经营者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帮凶。
行业协会建议
不冲动消费、不下大额单
怎么选择优质商家?杭州市体育休闲行业协会给出了“实操建议”:
消费者在选择健身机构和体培教培机构时,应谨慎判断和选择各类预付式消费。优先选择经营时间较长、信誉良好的机构,避免一次性购买高额课程或服务;
消费者还应密切关注商家的经营状况和服务质量,如发现异常应及时与商家沟通协商。在签订合同前,要认真阅读合同条款,特别关注退费规定、违约责任等内容,拒绝任何形式的霸王条款。政府推广的示范性合同模板,消费者可参考使用。
同时,呼吁商业物业产权人或运营方提高社会责任感,在出租场所时对承租企业进行必要的资质审核,不将场所出租给有明显经营隐患的企业。
记者了解到,如果商家使用政府推广的示范性合同模板,里边会明确产品限价等内容。如,健身类消费单笔产品不超过5000元,体培类单笔消费产品不超过5000元,服务周期3个月内,不超过60个课时等内容。
发生消费纠纷,在杭州可拨打体育健身消费领域维权联络站电话0571—87808899,维权联络站针对杭州市体育健身企业(主要针对连锁商业健身房、健身工作室、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经营中出现各类情况向市民提供问题咨询、消费投诉、法律援助、意见建议、职工维权、案例移送等需求服务,助力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