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华以“筹办亚运省运,建成体育强市”为目标,市县联动、多措并举,将体育场地大建设、场馆服务大提升作为群体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推动了全市体育工作的发展。
一、千言万语做宣传
一是注重借“点”宣传。抓重点:局党组将群体工作和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大提升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将场馆服务大提升列入《金华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聚焦点:紧紧抓住我市举行第19届亚运会金华分赛区和第17届省运会的历史性机遇,将全民健身和场馆服务大提升与亚运、省运筹备工作一同谋划部署,营造全民聚焦的浓厚氛围。凸亮点:积极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将创建模范市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力争创成“金字招牌”。
二是注重借“媒”宣传。一方面与金华日报、金华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金华日报每月2次体育专版;金华电视台开设了《金华体育》(一周三播)、《体育零距离》(一周一播)两档栏目。去年新冠疫情之后,我局与金华电视台及时推出了居家健身锻炼系列视频。另一方面加强与新媒体的沟通合作,组建了金华体育记者联盟,围绕亚运省运筹备和场馆服务大提升开展了丰富的宣传报道。
三是注重借“课”宣传。致力于科学健身普及推广,“五进”活动和“科学健身大讲堂”渐成品牌。2017年以来,每年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五进”活动100期,受益人员2.1万人次;科学健身大讲堂6期,学员近1000人次。我们开设的“体育课”积极服务市民开展科学健身指导,年均受益市民超3万人。充分发挥全市1万多名体育社会指导员的作用,社会体育指导员进体育场馆,传授体育基础技能。
二、千山万水强基础
一是有效“出政策”。《金华市智慧体育建设奖励办法(试行)》即将出台,将加快全市体育运动场所智能化改造,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2020年我局印发了《金华市体育局关于对体育协会进行扶持的通知》,对获评3A级以上体育协会每年给予资金扶持,到公共场馆租赁给予优惠;印发了《金华市体育协会重要负责人任职条件和产生办法》,提升体育协会管理水平。义乌市下发了《义乌市体育事业(产业)发展奖励实施细则》,对公共场馆给予运营开放补助的政策。
二是主动“走出去”。为强化场馆运营,提升服务水平,先后派出近10批人员赴北京、四川、上海等地向同行学习;为激发社会力量积极性,多次赴温州学习社会力量办体育先进经验;先后派出5人赴杭州亚组委长期挂职学习,提升场馆大型活动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打开了场馆服务提升的另一扇窗。
三是高效“育赛事”。坚持自主品牌赛事培育和高规格大赛引进两手抓、两手硬。市本级每年举办各类赛事活动超360场,国家级赛事超10场,大部分赛事在公共体育场所举行,提高了场馆的综合效益。做好“体育场馆+演艺、文创、展览”文章,成功在体育中心举办长三角体育休闲博览会、全国动漫展等国字号品牌赛事活动。各县(市、区)坚持“一县多品”思路,培育壮大本土品牌赛事。
三、千思万虑强服务
一是民生实事有力度。2020年我市新建了足球场6个、游泳池9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25个,百姓健身房94个,小康体育村升级工程100个。全市投入超1300万元进行场馆服务大提升,积极推进体育设施进公园、进绿道。目前,全市体育场地面积1420万平方米,全省第四;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53平方米,全省第三;体育场地数量21154个,全省第四,基本形成15分钟健身圈。2021年,省、市民生实事我市将新建131个基层体育场地,已列入市政府重点工作。
二是智能场馆有鲜度。市本级公共体育场馆均已实现智能化改造,配置了集人脸识别、场馆预定、门票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体育智慧场馆操作系统,实现了查询、导航、购票“掌上办理”,场馆“刷脸进入”,优化整合不同业务流程,统一管理化繁为简。全市百姓健身房100%纳入全民健身地图,提供导航、查询功能。
三是场馆开放有温度。目前,全市公共体育场馆以及以“奕健身”为代表的一批社会场馆均已实现免费低收费。元旦、五一、端午等9个法定节假日所有健身项目免费开放。2021年春节期间,我市公共体育场馆坚持免费对外开放,累计提供市民健身优惠近120万元,接待市民超6万人次。我们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市体育中心还统一为健身群众投保公众责任险,2013年开放以来实现安全零事故。
四、千辛万苦铸品牌
一是服务品牌。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服务理念。市体育中心新增了700个机动车位、28处非机动车停车区域,新增景观看台2处、观赛屏幕4处,配套建设了新能源汽车和电瓶车充电设备等设施,开通建议征集和服务咨询投诉渠道,进一步提升区域景观建设,扩大绿化植被面积。
二是建设品牌。借“两赛”之际,我市新建、改建一大批体育场馆。投资12.6亿新建了集会议、接待、住宿等功能于一体的金华亚运分村。省运会31个比赛场馆中,12个为新建场馆,19个为改造提升场馆。赛事结束后,省运场馆将继续发挥作用,助力市民健身。
三是管理品牌。大型场馆管理运营是世界难题。为趟出一条新路子,2013年对市体育中心进行机制体制创新,注资成立了浙中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全面负责市体育中心场馆的运营管理,推行公司化运作。对内,充分运用市场竞争机制,干部和员工全员竞聘,拟制《薪酬制度》、《考评制度》等30余项规章制度,优化绩效、多劳多得,激发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外,积极吸引社会资本,鼓励、支持体育协会、企业、俱乐部等社会力量到场馆办体育赛事。经过多年运营培育,市体育中心初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协调发展,获浙江省委原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充分肯定,获得“浙江省体育好场馆最佳综合效益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