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体育频道 > 教体  
体教融合 从“两不误”到“两条路”
2023-05-25 10:07:11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黄维 李雨童

  “孩子有运动天赋或兴趣,我们也希望孩子有一技之长,但走了体育这条路后学习怎么办?”

  这样的顾虑与担心,是很多体育生家长的心声。体育训练与文化课学习,普遍认为是一对矛盾。长兴县创新实行体教融合,以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为根本遵循,打通体教融合堵点,攻克资源融合难点,呈现业余训练可持续健康发展、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

  位于浙北的长兴县,体育是一张响当当的名片。奥运冠军周苏红从这里走出,“亚洲标枪王”李荣祥在这里培养,作为浙江竞技体育大本营之一的省射击射箭自行车运动管理中心坐落于此。

  刚走进长兴县少体校,就听到书声琅琅。这所县级少体校超过了300人,与目前各级业余体校出现“招生难”“办学难”的困境与式微,形成鲜明对比。

  “长兴竞技体育长盛久兴,关键一招是由体教结合迭代为体教融合。”县文广旅体局副局长陈新国介绍。

  前不久,21岁的韩玉婷回了一趟母校——长兴县少体校。把考上中南大学研究生的喜讯,与她的排球教练张贵平分享。韩玉婷信心满满地说:“研究生毕业后,我还准备考博。”

  韩玉婷是一级运动员、曾获得浙江省排球比赛冠军。训练的同时,学习上也一直很努力。教育、体育部门提供最好的教学环境:她在县里读的是教学质量一流的长兴中学,通过单招单考又被南昌大学录取。

  韩玉婷“文体比翼双飞”,是长兴体教融合成果的一个典型。

  融:学习、训练“两不误”

  如何做到学习、训练两不误?长兴一直在有益探索、不断改进。之前,县少体校的孩子,训练、住宿在一起,即“两集中”;而平时学习又分散在不同学校与班级。这种模式,最终的结局往往学习成为“牺牲品”——因训练、参赛,体育生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久而久之功课落下,成绩越来越差。

  一直到2020年,终于找到体教融合的好办法。县少体校与县六小合作,设立“体教融合班”。目前,有两个这样的班级,五年级18人、六年级27人。低年段没有达到开班条件,县少体校的体育生仍分散在各个自然班。

  县六小位于长兴县城,有1800多名学生。从教学质量监测情况看,排名全县前茅。县少体校面向全县招生,因为可以直接进县六小,这也成了体育生家长的“新诱惑”,自行车运动员陈硕、梁欣灵都因此而从乡镇进了县城。

  县六小党支部书记孙伟鹰介绍,为切实提高体教融合班的教学质量,这两个班级配备最强的师资力量;同时因人施教,根据训练特点在晚自修时间,派出教师答疑解惑。通过这些举措,最大限度保障学习时间,科学把握学习进度。六年级体教融合班班主任姜冬冬认为,这一模式既让体育生学习受重视、有特色,又涵养吃苦耐劳、从容面对挑战的品质。

  从小学到初中,如何更好衔接?体教融合班又进行了复制。

  初中阶段,县少体校与龙山中学合作。同样通过专车接送,实行“两校一线”(县六小—县少体校或龙山中学—县少体校),但具体做法又不尽相同。这所学校有学生超3000人、60多个班级。2021年开始设立体教融合班,初二、初一各一个班级,分别是36人、34人。这两个班级的班主任、任课老师的任命,由学校校务会讨论研究决定,按照副校长章琪的说法“必须是精兵强将”,以着力解决“一条腿长(体育特长)一条腿短(文化学习)”的问题。

  任课老师费杰介绍,针对体教融合班特性,制定个性化课表,增设体育心理课程,因参赛或训练造成缺课的,也会及时进行查缺补漏。晚自修时间,安排文化课老师到县少体校“开小灶”。13岁的初一学生张瑞琪是自行车运动员,他向记者介绍,“白天上学,下课后与周六、周日训练,感觉没有太多耽误学习。”龙山中学做过统计,相比于以前体育生分散式教学,现在平均每门功课提高8—12分。

  体教融合不仅让孩子学有所获,学校也感到收获满满。从县六小毕业的韩佳予,夺得十四届全运会射击冠军后母校沸腾了,副校长钱斐感慨“荣誉感满满”;而龙山中学副校长章琪则认为,“体育特色教学让孩子们有了身边标杆式的榜样人物”,从这所学校走出的周苏红、李荣祥都是学生心目中的英雄。

  体教融合不单纯是机械的结合,这一模式是双向、互动的。县少体校教练,每个学年有30堂课的“走教课时”,即要求体育教练走进各所学校,提升体育课教学质量,同时在“走教”过程中发现苗子、选拔苗子,一举两得。

  通 升学、特长“两条路”

  长兴县的体教融合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素养提升行动”结出的硕果。“素养提升行动”由县教育局提出并推行,主旨是“1+3”,“1”就是彰显体育特色,“3”指的是书写、表达、阅读等具体内容。长兴县在培养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体育作为一项重点、一大特色、一个突破口。

  对于县少体校的运动员而言,培养体育一技之长的同时,体教融合让他们在考高中、升大学的过程中,变得更加从容,路子也更广。通过完善机制,体育生考高中有一条“捷径”,即在体育特长达到自主招生要求后,再加上文化课成绩的40%,两者综合、符合条件者就可以上长兴中学、太湖高级中学或华盛中学。

  上高中后,一边接受文化课学习,一边进行体育训练、参赛,继续保持“两条腿走路”。陈新国坦言,走竞技体育的路子“千军万马走独木桥”,最终跻身国家队的凤毛麟角;而即便最优秀的运动员,最终也得回归社会。因此,如何打通高校的升学渠道,显得十分重要又迫切。

  县少体校副校长杨性蛟介绍,2019年、2021年,与浙江大学、兰州大学、南昌大学等11所高校达成战略合作,实现组团推荐长兴体育特长生的目的。张贵平教练细致地研究过招生政策,“全国总共有86所高校招录排球特长生。与11所高校达成战略合作的基础上,我们仍在寻求更多的牵手。”

  一组数据显示:2020年—2022年,三年间长兴县少体校总共有高中毕业生66名,其中57人通过单招单考被高校录取,录取率86.3%。其中2022年22人参加高考,18人被提前批录取。

  与升学路上的顺风顺水一样,长兴体育在竞技场上也是一路高歌猛进。2021年十四届全运会,39名长兴籍运动员参赛,夺得2金2银6铜;2022年十七届省运会,湖州籍选手夺得63.5金。着眼一个“县”,这些成绩可圈可点,殊为不易。陈新国说,文化学习、训练参赛,两者抓得好就能两促进、两受益,“优秀运动员之所以优秀,除了运动天赋,掌握扎实的文化知识非常重要。只有学得好、学得深,才能更好领悟教练的教学要领,以及应对赛场上各种复杂局面。”

  记者了解到,在长兴“练体育、教体育,一辈子奉献体育”已经形成良性循环。该县95%以上的中小学校,都有从县少体校培养、输送或转型的体育教师。

标签:少体校;长兴县;教学质量 编辑:毕真
分享到: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