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体育频道 > 教体  
双减背景下“体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尝试
2024-08-28 18:07:45 来源: 体坛报

  “双减”减轻了学生的作业压力和校外培训负担,为他们开展体育锻炼提供了更多机会。如何有效开展体育锻炼,达到“以体育人”的目的?爱德小学结合自身优势,深化体教融合,提出了以“课堂打基础、社团育特长、家庭助延伸、实践促提升”的实施路径,进行了“学校、家庭、俱乐部、社区”等四方共育的尝试。

  聚焦“靶心”——以体育人,发动全员参与。学校首先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文件,召开各个层面的会议,商讨体教融合工作方案,确定目标——让每一位学生会运动、爱运动,能熟练掌握1到2项体育运动技能;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同时,制订措施,让每一位老师明确自己要做什么,该怎么做。

  拓宽“路径”——协同育人,坚持“共育机制”。体教融合,整合各方资源,打通“学校-俱乐部-家庭-社区”的壁垒。

  校内,课堂提质量,课间延时间,社团育特长。学校在开齐开足体育课的基础上,组织体育教师进行课例研究,注重课堂品质和效果的提升。课堂教学是打基础的,要求教师在课内对各项活动进行技巧指导,让每一位学生掌握项目要领。拒绝“课间圈养”,学校打破了课间十分钟的固有模式,上下午的课间延长为“30+15”分钟。两个30分钟的大课间由学校统筹安排,学生在班主任和副班主任带领下进行基础练习、体能训练或特色活动(足球)和传统游戏(踢毽子、跳皮筋、跳格子、丢沙包等)。两个15分钟课间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或创编游戏,活动身体、释放天性。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兴趣培养,开展以兴趣为导向的体育社团活动。每周三社团和每天晚托时间,学校特聘请俱乐部教练为指导师,开展街舞、武术、击剑、射击、篮球等特色活动。

  校外,家庭教育助延伸,实践活动促提升。班主任发布“体育家作打卡”任务,让家长督促孩子练习或进行亲子运动,如跳绳、跑步、打球、爬山等。同时,鼓励孩子和家庭积极参加社区、街道等组织的文体活动,如“海豚计划”游泳活动、家庭乒乓赛、迎新长跑、武术操表演等。

  如此,四方协同育人,确保每天在校一小时和校外一小时运动时间,进而提升学生体育素养,逐步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靶向”发力——长效激励,保障“融合出成效”。首先是督查反馈激励。对于校内不同时段体育活动的开展,学校采用“三查”模式,校长随机巡查,分管校长定期调查,年级联系行政每天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以确保每次活动的有效性。对于家庭体育作业打卡,学校要求班主任每天关注,多表扬鼓励、多提醒督促,要求各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设立各种评比奖励机制(如“最大进步奖”“锻炼小达人”“体测冠军榜”等),让班内形成“人人爱运动”的良好氛围。

  其次是活动竞赛激励。学校每年组织“校运会”“体育嘉年华”“足球文化节”“体育小明星评比”等活动,每学期开展眼保健操、跳绳、跑操、体测等比赛,做到“月月有活动,周周有比赛,生生都参加”。每次比赛都进行集体和个人的评比,成绩纳入班级考核和个人成长档案。此外,为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我们还将体测成绩和体育类竞赛都纳入教师考核和绩效奖励。

  几年来,发掘每个学生的体育特长潜质,帮助学生养成锻炼习惯,学生的体育素养有了较大的提升,各年级体测合格率、优良率逐年提高,2023年嵊州市五年级体质抽测我校获第一名。

标签: 编辑: 毕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