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随着气温回升,锻炼的市民也越来越多。家住杭州市上城区大学苑的市民王先生对家附近的学校运动场地赞不绝口:“以前想找个合适的场地跑步,要么太远,要么太贵。现在浙里办的校园健身板块,提前就能预约到家门口学校的操场,太方便了!”
日均健身约8千人次
日前,随着杭州“城市大脑 3.0”的全面启动,其在多个领域的创新应用引发广泛关注。其中,校园健身板块的升级尤为亮眼,这也是目前杭州城市大脑320个应用中,月活超百万的7个应用之一。
打开浙里办,搜索“校园健身”,即可在线查看附近开放场地(馆)的学校,每所学校的开放时间、健身公告一目了然。完成线上登记后,即可扫码入校锻炼。
杭州市民卡管理有限公司部门经理俞勇介绍,目前全市共计开放学校986所,实际累计健身人数超71万人次,日均健身人次约8千人次,其中健身人数最多的区县是西湖区。截至三月,健身人数超15万人次,健身热度最高的学校是杭州市长阳小学,今年共计健身人次超1.6万人次。
以西湖区为例,自2012年开展“校园健身”试点以来,历经多次升级。如今全区对外开放中小学全部完成入园设备升级,人脸识别等硬件设备全覆盖。
场地开放后如何管理?大学路小学副校长应春波也给出了答案。对学校来说,安全是首位。平台运用数据一体化保障健身安全,既减轻了学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又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效率。此外,学校的保安、体育老师、学生志愿者会定期检查和巡逻,共享运动角也有专员来维护。
迭代3.0校园健身将更智能
据了解,杭州城市大脑自2016年启动以来,不断迭代升级,从最初的数字治堵,到如今涵盖城市治理各个方面,已成为杭州城市治理现代化的一张金名片。杭州市数据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与2.0版本对比最大区别在智慧化。“我们率先部署AI系列模型,从数字映射转向智能思考,为城市装上了自主进化的数字心脏。让城市更智慧、更聪明。”
以“校园健身”为例,“城市大脑3.0”充分发挥数字化优势,打造出一系列贴合市民需求的实用功能,为市民共享学校操场、体育场馆等资源提供了更完善的解决方案。
市民还能提前通过手机,在平台上查看各学校体育场地的实时使用情况与未来一周的预约状态,并根据自身时间进行预约,有效避免了前往学校后无场地可用的尴尬。杭州求知小学副校长朱云婷很有感触:夏天来跑步、打球的市民特别多,学校还有学生在训练,这一功能就能更好配置场地。
“未来,我们希望该应用有望实现依据市民的运动数据,运用算法生成个性化健身报告,从运动强度、时长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给出科学合理的健身建议。”俞勇告诉记者。
杭州“城市大脑3.0”的校园健身板块,不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城市治理理念的创新实践。接下来,应用将继续专注于校园健身智能体的搭建,包括内容板块的充实,让市民在享受便捷健身服务的同时,感受到科技为城市生活带来的美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