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付勇,2016年浙江省青少年门球锦标赛冠军;2017年浙江省第四届体育大会冠军;
2018年全国青少年锦标赛冠军;2024年全国门球大赛双人赛季军。
在杭州门球馆,每天都有一位身高1.82米的年轻教练带领一群青少年队员进行战术演练。他曾是浙江省最年轻的门球全国冠军,他叫陶付勇。从湖州飞英小学的“小球童”到全运会集训队的核心,陶付勇用15年时间,在门球这个传统上以老年群体为主的运动中,掀起了一场青春风暴。
结缘
当门球撞上少年时光
说起与门球结缘,今年25岁的陶付勇回忆道,2010年,门球运动首次进入湖州飞英小学的体育课堂。当时10岁的他在操场上看到高年级同学用木槌击球过门的场景,立刻被这种“推杆如写诗”的运动吸引。“第一次摸到球槌时,感觉它比想象得要沉,但当球准确穿过球门的瞬间,那种成就感特别强烈。”
与其他运动不同,门球训练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专注力。为了练习精准击球,陶付勇每天放学后都会留在球场,对着球门反复推杆。他的启蒙教练朱耀稼也发现了他的天赋:“他对力量的控制非常细腻,而且在球场上表现出超出年龄的冷静。”这种冷静在2016年浙江省青少年门球锦标赛上得到了验证——当时16岁的陶付勇在决赛中顶住压力,以一记远距离过门绝杀对手,首次夺得全省冠军。
破局
在“银发球场”杀出重围
随着年龄增长,陶付勇逐渐意识到,喜欢门球的大多数年纪较大的长辈。2018年,他代表浙江参加全国门球锦标赛,面对平均年龄超过50岁的对手,年轻的陶付勇成了赛场上的“异类”。“有位爷爷开玩笑地说,他打球时‘像一阵风’。”他说,“但后来他们发现,这阵风还挺难对付。”
为了提升技术,陶付勇主动向老年球友请教经验。“他们教会我如何在比赛中调整心态,如何通过战术布局消耗对手。”这种跨代际的交流,让陶付勇的球风逐渐成熟。2021年浙江省第四届体育大会上,他以精湛的技术和沉稳的发挥,夺得男子单打季军,成为赛事中最亮眼的新星。“当时很多观众都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年轻的选手打进前三,他们的掌声让我更有信心走下去。同时也离不开我师傅甄小卯的指点。”
“印象最深的是2017年全国青少年门球锦标赛,当时我们第一次站上决赛的舞台心情非常紧张。”陶付勇说,面对的是老对手,可惜后来还是输掉了比赛。当时只剩这场决赛在进行,其他所有的队伍都围坐在场地边。输掉比赛后,所有人都跑到了胜方那边庆祝并送上祝福,我们只能默默地从边上退出场外。陶付勇坦言,当时这种巨大的落差感令他印象非常深刻,比赛结束后全队刻苦训练。终于在2018年全国青少年比赛的决赛上战胜了对手,夺得冠军。
革新
让门球“跑”起来
2024年,门球规则迎来重大调整——新增的“10秒推杆”规则要求选手在限时内完成击球动作,这一改变彻底改变了传统门球的慢节奏。“这个规则对老年选手来说是个挑战,但对年轻人来说,却是展现速度和爆发力的机会。”陶付勇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机遇。
在2024年全国门球大赛总决赛中,陶付勇与搭档许宝丰采用“快攻战术”,通过快速移动和精准传球,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夺得双人赛季军。“我们在场上不停地跑动,让对手很难预判我们的下一步动作。”这种打法不仅提升了比赛的观赏性,也让更多年轻人开始关注门球。同年,陶付勇在全国青少年门球锦标赛中夺得团体冠军,并代表中国参加亚洲门球锦标赛,获得季军。“这些孩子让我看到了门球的未来。他们的速度、反应和创造力,正在重新定义这项运动。”
传承
点燃青春火种
陶付勇在一家网络科技公司上班,同时也是一名运动员,更是门球运动的推广者。他经常走进校园,为孩子们讲解门球规则,示范击球技巧。“很多孩子第一次接触门球时会觉得‘这是爷爷奶奶玩的’,但试过之后就会爱上。”
展望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作为省集训队的主力,陶付勇充满期待:“这是门球首次成为全运会正式项目,我们的目标就是站上最高领奖台。”他相信,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加入,门球将不再是“银发运动”,而是成为一项充满活力与激情的全民运动。期待在未来的赛场看到更多年轻选手。
从湖州的小学校园到全国大赛的舞台,陶付勇用15年时间证明:门球不仅是一项休闲运动,也是一个可以追逐梦想的竞技场。当年轻的身影与银发球友在球场上同场竞技,当木槌击球的清脆声响与青春的笑声交织,青年一代正在书写属于他们的门球故事,也为这项传统运动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