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晚,当16岁的“小孩姐”陈妤颉在第十五届全运会田径赛场200米赛道上冲破终点线,成为赛事历史上最年轻的女子短跑“双冠王”的那一刻,宁波效实中学的教室里瞬间响起了掌声与欢呼声。
这个在女子100米比赛跑出11秒10、打破亚洲U20纪录的“小飞人”,在班主任要沛洁和同学心中,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冠军,而是那个会给同学带小零食、分享训练趣事的爱笑女孩。
师生见证夺冠时刻,老师希望她“能一直保持这份纯粹”
这次全运会决赛,恰逢晚自习课间,要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守在教室里共同见证了这一幕。
同学冯景辰现在还对那种紧张感记忆犹新:“当时选手之间的距离还是挺近的,在她离终点线还有50米的时候,我们都为她捏了一把汗。”
“当发令枪响起,整个教室都安静了,大家紧张地盯着屏幕,直到她冲过终点线,我们都不自觉发出欢呼声,那种激动真的难以形容。”要老师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依旧难掩兴奋,“她就是我们的骄傲,但我更希望,她能一直保持这份纯粹。”
这个赛场上的“小飞人”,在老师和同学眼里却是另外的模样。

陈妤颉在效实中学第67届田径运动会上参与火炬传递。受访者供图
“第一次见她是在去年九月开学,给我的感觉和视频里那个气场十足的运动员很不一样。”要老师回忆起初遇的场景,“小小的一只,很可爱,特别爱笑,和身边十五六岁的孩子没什么两样,一点都没有运动员的距离感。”
这份初见的亲切感,在一年多的相处中,慢慢变成了对这个女孩的心疼与敬佩。作为一名既要兼顾高强度训练,又要完成高中学业的学生,陈妤颉的日常比同龄人忙碌太多。
“她有段时间特别辛苦,上午在学校上课,下午去训练,晚上七点多赶回学校,还要接着上晚自习、写作业。”要老师将陈妤颉的辛苦都看在眼中,“即便训练再累,她也从来没有敷衍过学业,布置的作业总会尽力完成,从来不会因为自己是体育生就降低对自己的要求。”
为了让陈妤颉既能安心追梦赛场,又不落下学业,母校宁波市效实中学给了她最坚实的后盾。
“她经常要外出比赛,回来后学业进度就跟不上了,我们就给她制定了个性化辅导方案,一对一集中授课,避免她在集体课堂上跟不上节奏。”要老师介绍,考虑到陈妤颉经常参加国际赛事,学校还专门为她配备了外教口语老师,即便在外比赛,每周也能通过线上课程提升口语能力。
而除了学业上的支持,要老师也很关注这个女孩的心理状态,“我们师生之间相处很轻松,她比赛压力大的时候,我们会陪着她聊聊,帮她缓解情绪,让她能轻装上阵。”
在要老师心中,陈妤颉能不断突破自我、打破纪录,核心从来不是天赋,而是“自信”与“坚持”。
“她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更快、更高、更强,为了这个目标,她付出了实打实的努力,从来没有懈怠过。”要老师说,她从不给陈妤颉设限,只希望这个16岁的女孩,未来回到校园,依旧能保持开心快乐的模样,“希望她单纯地享受生活,单纯地热爱竞技体育,也能不断地突破自己。”
她是赛场上的追风少年,更是身边的“开心果”
在D2707班里,陈妤颉更是大家公认的“开心果”。虽然因为训练,她很少能和同学们一起参加集体活动,但每次回到班级,她总不会空手而来——带些小零食分给大家,分享训练时的趣事,把赛场上的快乐传递给身边每一个人。
“她很健谈、很活泼,就算很久不在学校,也从来不会和同学们生疏。”班长吕展翼笑着说,陈妤颉的可爱,从来都藏在这些细碎的温暖里,藏在她不把自己当“冠军”的谦逊里。

陈妤颉正在和同学们一起上课。受访者供图
“临近运动会的时候,她很热情地教了我们一些4*100米的诀窍,那次跑完之后大家的成绩非常好,特别感谢她。”董亦涵说。
今年5月在韩国龟尾举行的第26届亚洲田径锦标赛,是他们印象中最紧张的一次比赛——这场国际大赛前,陈妤颉压力十足,可当她发挥出最佳水平跑完比赛后,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学校的老师和同学。
“赛后她特别开心,还给我们寄了签名照,感谢大家的支持。”要老师说,不仅是这场亚锦赛,每次比赛结束,陈妤颉总会分享自己的感悟,哪怕人回不来,也会寄纪念品回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夺冠的喜悦。
冯景辰记得自己还坐在陈妤颉后桌时,她有一回返校时忽然从包里掏出来很多糖分给周边的人,“很惊喜,也很感动。”

同学们眼中的陈妤颉是一位爱笑女孩。受访者供图
如今,“陈妤颉”这三个字,不仅是全运会冠军的代名词,更是师生眼中,一个关于热爱、坚持与温暖的青春符号。
要老师笑着说:“她是赛场上的追风少年,更是我们身边,那个最可爱、最努力的‘开心果’。”
同学们也为陈妤颉送上了真挚的祝福:“祝愿她在赛场上可以越跑越快,在人生中活出自己的风采,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我们大家都会在后面默默为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