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25日讯(通讯员 黄冰娥 许凯光)去年,温州成为全国首个社会力量办体育试点城市。对这项“国字号”体育改革,作为主城区之一的瓯海,也在积极探索与实践,努力让社会力量办体育的温州路径中融入更多“瓯海元素”。
社会力量联姻竞技体育
天气渐渐转热,游泳成了一些市民热衷的活动。每周三下午,南白象鹅湖小学的60多位学生都会准时出现在吕志武游泳俱乐部,上他们最喜爱的游泳课。
该俱乐部位于南白象东庄工业区,是辐射南白象、茶山、丽岙、仙岩等瓯海南片区唯一一个专业室内恒温泳池。俱乐部前身是一家不锈钢企业,由温州市冬泳协会主席许德道经营。随着企业转型,他将闲置的厂房进行改造,与著名的温籍游泳运动员吕志武共同创办俱乐部。俱乐部成立一年半时间,共接待20多万人次游泳锻炼,并与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鹅湖小学等周边5所学校合作,培养在训运动员苗子200多人,教会育英学校2000多名学生游泳技能。去年,该俱乐部被授予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
无独有偶,创立于1995年的温州凯易路马术俱乐部,也是“社会力量+竞技体育”模式的一个成功典型。生产摩托车起家的“马痴”老板张锋十几年来累计投资数千万元,建马场、买良驹到组队训练,成立了全省唯一一支专业马术队,使浙江实现马术项目全运会奖牌的突破。俱乐部不只专注竞技体育,其教练和队员除了进行日常训练、比赛外,也参与俱乐部的经营、教学,形成了社会力量与竞技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间的平衡和多赢的局面。
可以说,“社会力量+竞技体育”,这样的运行模式是瓯海区社会力量办体育最具特色的一面。
拆后闲置地成健身热土
傍晚时分,新桥街道翠微大道旁的瓯冠足球公园人声鼎沸。两片5人制足球场和一片3人制足球场上身影交错。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早在4年前,这里还是建筑垃圾集中的西湖村“三改一拆”闲置两年的空地。
2014年,胡建潮、何王海等5名热爱足球的企业家投入100多万元建球场,铺上绿茵、架上灯光和球网,添设配套活动板房,填补了新桥街道南片公共体育设施的空缺。
这是瓯海区将全民健身工程“拆后利用”建设与社会力量办体育有机结合的一个良好开端。近年来,瓯海区创新思路,系统推出全民健身工程“拆后利用”建设项目,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将闲置土地变身“金角银边”,体育唱起了主角。截至目前,瓯海区共有效利用拆后用地53000平方米,投资超2100万元,其中民间投资1700多万元。
激发基层体育组织活力
近日,一则关于2018年瓯海区篮球联赛、网球联赛等16项赛事活动承办工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消息在“瓯海体育”微信公众号发布,让各家体育组织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发展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尤其是群众体育,光靠体育部门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激发民间的动力,发挥体育社团的作用。目前,瓯海区已成立12个街道级体育总会,59个街道级体育社团组织,34家体育俱乐部,群众体育组织逐步完善。
为了发挥优秀体育社团的全民健身示范引领作用,瓯海区还在体育系统内开展“桥梁结对”行动,13个镇街和19个区级体育社团根据双方的实际需求和特点,进行“桥梁结对”。结对之后,双方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既为各镇街广泛开展文体活动提供有力保障,增强基层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进一步提高了体育社团服务党政中心工作的贡献率。在去年天津全运会揭幕仪式中,该区作为全市唯一县(市、区)政府成功跻身四年一次评选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