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宜诺斯艾利斯青奥会三人篮球四分之一决赛,中国女队与阿根廷女队常规时间打成17平。比赛进入加时,中国队的丁康辰在外线持球,她向右侧佯装突破,随即一个后撤步,外线出手,打板,球进,绝杀!
现场阿根廷观众的助威声仿佛被人按了消音键,只剩中国队员、代表团与媒体的欢呼声在空中回荡,女队的四名队员抱在一起,大声喊着:“中国加油!”
草根球员,世界大赛,加时苦战,绝杀东道主……这一切的经历,如丁康辰赛后所言:“像做梦一样。”
这当然不是做梦,而是现实。而沟通梦想与现实的桥梁,自姚明担任主席的中国篮协决定打通“专业”与“业余”之间的壁垒,大胆在三人篮球项目中选拔草根选手的那一刻就已经架起。
短暂的进攻时限,一刻不停的攻防转换,露天场地的阳光与风,场边围得满满的观众。不论是在北京东单的街头,还是乡村泥泞的土地,又或是大大小小的校园里,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作为青奥会与东京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三人篮球为奥运大家庭带来新鲜的血液,也给中国的民间爱好者们带来新的希望。
对于与传统五对五比赛风格非常不同的这项运动,中国篮协主席姚明与篮协三人篮球部部长柴文胜都曾犹豫,是直接从专业队伍选拔集训,还是去挖掘社会人才。姚明说了两句话,“最优秀的运动员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被发现的。”第二句是对同样认为应该按照客观规律选拔草根选手的柴文胜说的:“你去办吧,责任我来扛。”与国家三人篮球集训队组建挂钩的“我要上奥运”全国三人篮球擂台赛应运而生。
比赛大大降低了参赛门槛,吸引了8439支队伍32380人次参赛。约10000场比赛过后,一批优秀选手脱颖而出,队伍的轮廓初见雏形,在经历了集训与选拔之后,女篮的丁康辰、郑好、韩旭、张蕊和男篮的褚添一、郭继旺、王云章与王子鹏站在了布宜诺斯艾利斯青奥会的赛场上。
“这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穿上中国队队服,来自东莞光明中学的张蕊感叹道。一直觉得自己可能连职业联赛都打不上的她对着胸前的国旗暗暗发誓,一定要在赛场上打出最好的水平。试训了三次才加入清华附中的褚添一比他人更明白努力的可贵,他和附中的队友们一路打上了决赛,也携手入选了此次的男篮名单。他们的青奥队友王云章承担起了更大的责任,来自四川绵阳中学的他高擎着五星红旗,走过布宜诺斯艾利斯方尖碑下的青奥会开幕式舞台。
追梦的旅程殊为不易,八个人经历了枯燥的训练,长久的飞行,何况十几个小时的时差决定了,国内很难对他们的比赛保持实时的关注。在本届青奥会,女篮最终打到四强,男篮则在小组赛中拼到了最后一刻。这一趟旅程,他们淌过汗,流过泪,受过伤,但也收获欢笑,实现梦想。他们的青奥经历,也照亮了国内不计其数心怀篮球梦的少男少女们的前行之路。
回到青奥村,张蕊在朋友圈放上了队伍的合影,背景的墙壁上,画着阿根廷男篮2004年雅典奥运会夺冠的黄金一代,对那时中国的篮球爱好者们来说,国际比赛与自己打球的爱好是相距遥远的两件事情,但在十四年后,张蕊、褚添一他们已经可以从街道旁边的球场一路打到青奥会的世界舞台之上。篮球梦想如同埋藏在土壤里的根,虽然在漫长的冬季里深深蛰伏,但只要有春风吹过便会破土而出,向着天空的方向肆意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