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左二)在与奥斯卡(左一)的对抗中不落下风。视觉中国供图
表达过“归化”意愿的埃尔克森(右)在中超联赛中射门。视觉中国供图
中国国青队(红)在熊猫杯上0∶3不敌韩国国青队排名垫底。视觉中国供图
北京时间6月2日晚,中超联赛第12轮比赛,北京中赫国安客场挑战天津泰达,最终2∶1险胜保住联赛领头羊位置。至此,中超联赛进入间歇期,但包括李可在内的北京国安队7名球员,需要于今日启程前往广州,等待他们的不是休整,而是更加艰巨的国足热身赛任务。
在中国足协公布的最新一期国家队集训名单中,“李可”赫然在列。如果不出意外,在6月7日对阵菲律宾队的热身赛中,首发出场的李可,将给中国足球带来值得铭记的历史性一刻:他将成为代表中国国家队在正式比赛中出场的首位“归化球员”。
这是李可意料之中的事情。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李可表示“如愿以偿”,换句话说,能为中国国家队效力,是李可去年决定放弃英国国籍加入中国国籍的重要原因。
李可的实力,确实能够保证他在国足当中有一席之地。从第2轮联赛中国足协扫清政策障碍,正式出台《中国足球协会入籍球员管理暂行规定》,允许归化球员出场之后,李可除第4轮联赛因位置原因未能登场,已经首发打满其余9轮联赛,收获两个进球。在右边后卫和后腰两个位置上,李可依靠惊人的稳定性赢得了国家队教练组的信任,按照业内人士的看法,李可甚至还有位置前提的可能性。
中国足球是否会因为归化球员开启一个新的时代不得而知,但事实是归化球员已经真正成为国家队的一员,他们将身披国家队球衣,高唱国歌,在球场上为国争光。
国足需要什么样的“归化球员”?
最近一个阶段,“归化球员”的讨论热度,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过“里皮回归”和今年9月就要进行的卡塔尔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40强赛”——里皮、40强赛,对中国足球来说都不是新鲜事,只有“归化球员”,才是这一届国足向卡塔尔世界杯发起冲击的“升级版本”。
中国足球自然还没有达到必须依赖归化球员的程度,但是国家队要想在40强赛和12强赛中有所作为(获得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决赛圈资格),从目前情况看,没有归化球员的帮助将很难如愿。
所以现阶段进入国家队的归化球员李可,所需要承担的使命并不复杂:尽全力帮助国家队打好40强赛,以及接下来的12强赛。
关于“中国足球是否需要归化球员”的讨论,早在2014年包括国家体育总局以及公安部在内的相关部门就已经达成共识:中国足球“可以有”归化球员,国家队也“可以有”归化球员。
2015年年初,国务院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审议通过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是中国足球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随后中国足球行政层面的诸多改革发展措施,均可由这一份业内人士简称为《50条》的文件中找到理论依据。
在《50条》中关于“国家队”的表述,“技艺精湛、作风顽强、能打硬仗、为国争光”为核心内容,而“提高运动素质能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国家队球员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的补充批示,也显示出中国球迷对国家队的期待,其实并非仅仅“打进世界杯”那么简单——球队的好成绩和优秀作风,以及对青少年足球热情的激发,缺一不可。
只有满足以上条件的“归化球员”,才是中国足球、中国国家队所需要的“归化球员”——国际足联关于“归化球员”的限定只是条件范围,中国足球仍然有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合适人选的权利。
“血缘关系”决定归化与否?
就像中国足球的职业化改革自然而然成为中国体育的职业化改革试验田一样,中国足球的“归化”也将在某种程度上开启中国体育的“归化”之门——按照计划,2020年东京奥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奥运军团都会出现“归化运动员”的面孔。
中国体育界的“归化”早有先例,只是并不普遍。
2008年便代表中国马术队征战北京奥运会的华天,是中国奥运史上第一位马术三项运动员。这位出生在英国伦敦的华裔后代,2006年时选择放弃英国国籍加入中国国籍,已经代表中国队参加过北京、伦敦、里约热内卢三届夏季奥运会,上周他与队友合作,历史上首次获得奥运会团体比赛资格,这意味着明年他将出现在日本东京代表中国队完成自己的第四届奥运之旅。
如果说华天的“归化”,类似于海外华侨华人的“回归”,如今李可的“归化”,也像是这种“回归”的延续——李可出生在伦敦,外公、外婆为中国人,母亲为英国人(华裔)。据引进李可的北京中赫国安俱乐部介绍,李可家人并未干涉李可的选择,而李可本人最终选择加入中国国籍,也是基于对自身实力的清醒认知。
对于外来球员而言,“入籍”程序相对复杂。此前由公安部移民管理部门负责的“入籍”事宜,因2018年国务院批示组建国家移民管理局(仍由公安部负责管理),升级为由国家移民管理局移民事务服务中心负责实施及审批——按照正常程序操作,“入籍”需要将近一年时间才能完成,李可之所以能顺利成为首位在中超亮相的归化球员,甚至首位国足归化球员,一靠其自身实力,二靠北京国安俱乐部提前布局以及专业化的运作方式。
相比自身拥有中国血缘关系的李可,埃尔克森和高拉特这两位巴西锋线杀手,想要加入中国国籍、并代表中国国家队出战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还要经历一些波折——尽管在国际足联关于“归化球员”的参赛资格认定方面,埃尔克森和高拉特可以符合“从未代表原国籍足协参加过正式国际比赛”“本人18岁后连续在该会员协会所在国家/地区境内居住五年以上”两项规定,从而“取得代表新会员协会参赛的资格”,但“没有任何中国血缘关系的外籍球员是否归化”的疑问并没有得到相关部门明确答复。据记者了解,今年9月开始的40强赛,只有李可或者侯永永能够代表国家队出战,而明年6月之后的12强赛,埃尔克森或者高拉特能否以“归化球员”身份代表国足出战,则要根据比赛进程才能确定。
比“归化”更重要的是“青训”
在亚洲足坛,尽管“归化球员”已是常规操作,但真正对于“归化球员”持完全开放态度的亚足联会员协会却不多见,菲律宾是其中之一,而卡塔尔足协的“归化”则并非像外界宣传的一样仅以“雇佣兵”形式存在。
今年1月在阿联酋举行的亚洲杯赛,国足小组赛第二个对手菲律宾队,23人名单中21人为归化球员,0∶3输给国足的小组赛,菲律宾首发11人均为归化球员,其中包括曾在中超河南建业队效力的西班牙人哈维尔——但菲律宾队小组赛3战皆负没有出线,这也从侧面验证了急功近利的“雇佣军团”效果不佳。
此外获得本届亚洲杯赛冠军的卡塔尔队,虽然也有多名“归化球员”为其效力,包括锋线杀手阿里和防守悍将艾尔·拉维,但能够让卡塔尔队站在亚洲之巅的最大助推力,无疑来自卡塔尔“阿斯拜尔精英学院”出产的优秀本土年轻球员帮助球队补平短板——最好的证明是2014年U19亚青赛,韦世豪、张修维领衔的国青队与卡塔尔U19国青队在1/4决赛中相遇,结果没有归化球员助阵的卡塔尔本土国青精英4∶2取胜中国国青,那届亚青赛卡塔尔国青最终夺冠,初步显示出10年耕耘后的青训成果,而那届亚青赛冠军成员当中,多达8人在5年后进入国家队并收获亚洲杯冠军。
曾多次折磨国足防线的高大中锋塞巴斯蒂安原籍乌拉圭,2006年入籍卡塔尔,成为卡塔尔进攻核心——这是卡塔尔第一批归化球员,尝到甜头的卡塔尔开始尝试归化高水平球员,但与此同时,卡塔尔更是花费巨大精力、物力与财力打造“阿斯拜尔精英学院”,“阿斯拜尔精英学院”15年的坚守,让大批有志于足球事业的卡塔尔青少年立足本土便得到了较好的足球教育,而卡塔尔成为亚洲强队,实则是对其青训体系的最好褒奖。
日本足球也是平衡“归化”与“青训”最好的例子。日本国家队历史上出现过“归化球员”,比如中国球迷熟悉的拉莫斯、洛佩斯、三都主、田中斗笠王,但日本归化球员均非该国足协刻意寻找“能帮助日本国家队提高成绩的入籍球员”,拉莫斯、洛佩斯、田中斗笠王均为日本人后裔,与日本文化并无隔阂,既有为日本队效力的愿望,日本足协自然乐意,而在日本足球体系当中,“归化球员”只作为补充存在,真正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是拥有几乎不逊于归化球员技战术能力的大量日本本土球员——2016年12月18日,全部以本土球员出战的鹿岛鹿角队,在当年世俱杯决赛中90分钟内与皇家马德里战成2∶2平,虽然加时赛C罗进球最终鹿岛鹿角队2∶4告负,但这一战让全世界球迷看到日本足球的扎实底蕴;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1/8决赛,没有归化球员的日本队在2∶0领先的情况下被比利时队3∶2逆转,再次令全世界球迷感受到日本足球的本土力量。
“个别归化为辅,本土精英为主”,是日本足球可以为中国足球提供的最好借鉴,其因果关系不容颠倒——以归化球员为主,在短期内迅速提升国家队成绩的做法,或许会让中国足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付出更大代价。
中国足球的未来不在“归化”在“规划”
李可的“归化”,以及下一个“归化”的“李可”,自然是现阶段中国足球、中国国家队所需要的有力补充——这由国足无人可用的窘迫现状所决定,但“归化”治标难治本,国足重新成为亚洲强队、世界杯决赛圈常客,需要的是“规划”以及“执行”。
仍以亚洲青训体系最为完善的日本为例,正是得益于长期规划和不掺杂私心的科学执行,目前该国可以派出多支球队应对各级别、各年龄段国际赛事。
正在法国进行的土伦杯,日本U22国奥首战卫冕冠军英格兰队,最终2∶1逆转取胜;同时在波兰举行的U20世青赛,与意大利队、墨西哥队和厄瓜多尔队同组的日本国青队1胜2平积5分随意大利队出线,他们淘汰赛对手为韩国国青队;而两周后即将在巴西举行的美洲杯赛,日本队作为受邀队参赛,主教练森保一给出的名单当中,还有17岁的“天才少年”久保健英,20岁的法政大学学生上田绮世,21岁的新锐前锋前天大然。
三线出击的日本适龄国字号球队,还能做到每支球队新老搭配,中国球迷对此只能感慨技不如人——为保证国家队赢下6月7日主场与菲律宾队的热身赛,张玉宁、杨立瑜、朱辰杰3名适龄球员无法跟随希丁克征战土伦杯,只能先“驰援”国足以便世界杯亚洲区预赛第二阶段分组抽签时获得种子身份,两相对比,人才厚度自有分晓。
将希望寄托于“归化”只是短期捷径,这样的做法即便适度适量,也难以支撑长期发展——以去年平昌冬奥会为例,冰球水平落后的韩国队为达参赛目标,迅速“归化”了7名原籍美国、加拿大的冰球运动员加入韩国国籍,并成为韩国冰球国家队队员参加平昌冬奥会,即便如此,这支“归化球员为主、本土球员为辅”的冰球队还是在淘汰赛资格赛中不敌芬兰出局,而在冬奥会结束之后,便有几名归化球员“不知去向”。“为了比赛而归化”的弊端,正在于缺乏持续性与延展性,无法对项目自身在本土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中国足球、中国体育当以此为鉴,哪怕已经和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相提并论的卡塔尔世界杯预选赛迫在眉睫,“饮鸩止渴”的做法亦不可取。如果把中国足球的希望和未来寄托在“归化”身上,那是不愿在中国足球领域深耕细作的糟糕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