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浙江省第五届体育大会气排球赛场,三门万得利生产的气排球不仅定格了赛事焦点,更标志县域产业的标准突破——这款迭代至第七代的气排球,成为澳大利亚排球协会用球,实现从县域企业到全球市场的“标准出海”。
同日,“浙BA”赛场的“米格尔”篮球也出自三门,健龙体育产生的这款篮球其≤1.2%的圆度误差、98%的反弹高度一致性,印证着“浙江制造”的精度。
“早期气排球用的是软塑料,触感硬、弹性大,击球后手掌常常被震得发麻。”看台一角,三门万得利球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友成回忆,当时气排球在重量、气压、大小等方面均无统一标准,严重制约了运动的推广。
“2004年,我第一次接触到气排球运动,但是苦于没有专门的比赛用球,于是我就萌生了自己研发专用球的想法。”由此便打开了万得利走向标准化的大门,更是让企业成为中国新型气排球的诞生地。2008年,在广东龙川一次行业会议上,王友成携多年积累的测试数据,首度提出开创性的气压标准。“做出好球是第一步,立下标准才是关键。”
如今,万得利已经创立了夕阳乐、天天乐两个自有品牌,从无标可依到有标可循,万得利球业定义了中国新型气排球,不仅统一了行业的“度量衡”,更将第七代产品远销至美、加、澳、日等国家。
这种“标准先行”在三门健龙体育同样清晰。为攻克“浙BA”用球技术关,企业研发赛事级防滑筋沟专利,建立12道质检工序,足球通过国际足联防水测试,篮球获得FIBA认证。“标准就是准入证。”总经理童鑫超说。这家成立于1994年的企业,用30年时间,从代工小厂成长为浙江省唯一同时生产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的企业。凭借三大球全品类生产能力与国际标准资质,企业年供货量突破200万颗,覆盖全国2000多所学校。
三门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正是产业集群优势与体育事业深度融合的生动写照。依托冲锋衣、体育用品制造等坚实产业根基,三门正加速构建“制造+赛事+消费”的体育产业生态链。
三门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三门县政府制订《三门县关于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体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将体育产业纳入文旅体融合发展政策扶持范畴,安排专项资金对社会资本投入体育新建项目、高水平体育赛事等进行补助。
从一颗球到一个产业,三门体育制造的“标准体系”正在聚沙成塔。目前,三门已形成涵盖近400家单位、超2万从业者的体育制造集群,构建起从原料、制造到销售的全产业链,一套“企业立标、行业认标、全球达标”的内生生态正在释放聚合效应,推动“三门制造”稳步走向更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