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体育频道 > 文体  
程迪申:每做一个风筝都是一次探索
2022-04-25 17:55:17 来源:体坛报 记者 陈素琴 文/摄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蠡海集》中记载了当时人们利用风筝来测试风力、风向的事例。风筝发展至今,不仅用来观赏,还成为了一项体育运动和健身休闲娱乐活动。在杭州有个“风筝大师”,做了40多年风筝,参加过多次全国性的风筝大赛,获得过十余次金银奖,他就是程迪申。

  “十岁的时候,看着别人放风筝,就模仿着做了一个,拿到城隍山上去放。”程迪申说,参加工作后,一次职工风筝比赛做了一只十几米长的“双龙戏珠”又一次重续了与风筝的情缘。今年80岁的程迪申,制作风筝已四十多年,在他的影响下,爱人与孩子也从事了风筝相关的传承工作。“每做一个风筝都是一次探索过程,碰到过风筝高手,不会透露任何技术,如果想做那种形状的风筝,就只能靠自己去摸索。”在程迪申看来,失败是很正常的事,摸索过程中的学习与反思很大程度上成就了他之后改良的作品。

  程迪申说,装提线这步很关键,一定要找到风筝的中心点,让两边能平衡。“传统风筝比赛有很多项目,分空中和地面。地面的诸如画得好不好,造型好不好,这些都要比拼。在天上,有的风筝比赛是比10分钟,如果你的风筝飞了8分钟掉下来了就失败了,而有的风筝比赛是比3分钟,对速度和技巧要求更高。”

  在程迪申工作室开阔的天花板顶上,有一条巨龙,是他足足花了一年时间制作,取名为“中华巨龙”。“这里只是一部分,全长有202米,龙身直径80厘米,单是龙头就做了三个多月。”最终,这条巨龙请来了20多人帮忙“飞上天”。

  今年是亚运年,三月份,一只画有杭州亚运会会徽、吉祥物“江南忆”的巨型风筝从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腾飞而起。程迪申介绍,这只巨型风筝由杭州瓶窑老街风筝馆团队耗时两个多月制作完成,取名为“亚运龙”。风筝长度正好2022米,由852只无纺布小风筝组成,每面小风筝上都绘有亚运吉祥物“宸宸”“琮琮”“莲莲”等亚运元素。风筝的顶端是一只龙头,象征良渚文化时期的龙首纹形象。

  据悉,2011年起,程迪申应邀入驻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大师工作室,期间多次带着风筝非遗项目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进行教学传承。2020年,余杭区瓶窑镇专门建了一个600平方米的风筝灯彩馆,对风筝和灯彩二项非遗进行保护。

  “因为疫情影响,很多比赛和活动都取消了。目前,我最大的心愿是将风筝文化一直传承下去。”程迪申说,风筝早在汉代就已经在中国出现。南宋时,杭州有不少纸鸢作坊。老祖宗传下来的传统风筝,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当时没有任何风筝的实物、图谱或者人物介绍留存下来,这对于杭州人来说是个缺憾。“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宋韵文化—南宋风筝重新挖掘、整理以及发扬光大。这是个大目标,要动手也不是简单的一句话,但我会坚持做下去。”

标签:风筝;亚运;杭州;灯彩;传统风筝;吉祥物 编辑:韦文静
分享到: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