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体育频道 > 文体  
第七届郁达夫小说奖揭晓:省级的文学奖 国家级的“野心”
2022-10-16 17:01:26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严粒粒

1665827958088547.jpg

  尘埃落定。优中选优。

  历经半年作品征集、初评、终评,10月15日,第七届郁达夫小说奖结果出炉:

  中篇小说首奖

  邵  丽《黄河故事》  

  中篇小说奖

  黄立宇《制琴师》

  李宏伟《月球隐士》

  罗伟章《镜城》

  短篇小说首奖

  徐则臣《虞公山》

  短篇小说奖

  畀  愚《春暖花开》

  三  三《晚春》  

  潘向黎《荷花姜》

  获奖是新闻,是值得庆祝的事。

  但此时此刻,我们关注的只是获奖名单吗?

微信截图_20221015192552.png

  1

  郁达夫,作家,浙江富阳人。

  郁达夫小说奖始于2010年,两年一届,由浙江省作协《江南》杂志社主办。每届的颁奖典礼都固定在12月7日,富阳。

  办起郁达夫小说奖,算是浙江的一种执念。

  怎么理解浙江人对郁达夫的感情呢?

  打个比方。在现在富阳人的语系里,大部分时候,郁达夫不是一个人名。

  “阿拉囡囡在郁达夫,成绩么老老好!”这里,“郁达夫”是郁达夫初级中学。

  “今天的鱼在郁达夫那边买的,交关新鲜!”这里,“郁达夫”是郁达夫故居。

  浙江人用亲切的情感包裹着郁达夫,也呵护着这颗现代文学史上的明珠。

  浙水敷文。特别是五四运动前后,一批浙江籍文学巨匠,构筑了中国现代文学阶段的“半壁江山”。其中,郁达夫是不可忽略的名字。

  我们可以用2个关键词总结郁达夫的一生:

  文学大家。郁达夫是“中国的卢梭”,开创和引领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浪漫主义流派。他和鲁迅、茅盾是一个级别的著名作家,都是拿一等作家的稿酬。

  爱国者。在文学创作的同时,郁达夫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于1945年被日军杀害于苏门答腊丛林。1952年,他被新中国追认为革命烈士。他的创作有清新灵秀的《故都的秋》《迟桂花》,也有深沉的、反帝反封建的《沉沦》《银灰色的死》《她是一个弱女子》。

  文章如人,无精神不立。时代会铭记这样一位正值、率真、追求光明、灵魂中洋溢着民族精神的作家。浙江当然也要行动起来。

  关于设立郁达夫小说奖的意义,有一种“抢人”的说法——当茅盾和鲁迅被中国作协“请走”,成为国家级文学奖,浙江要抓紧时间,把郁达夫“留”在家乡。

  这当然是一种打趣的解释。但浙江作为文学大省,的确需要、也有能力去打造一个具有全国标识性的文学奖项。

  正如《江南》杂志社的原主编袁敏,在首届郁达夫小说奖之时所说:

  “郁达夫小说奖的意义在于,弘扬郁达夫的文学精神,鼓励浪漫诗意的性情写作,注重汉语叙事传统的继承和创新……浙籍作家郁达夫,有着独特的创作追求和审美风格,以他的名字设立郁达夫小说奖不仅能体现浙江文学的传承与发展,而且有可能为当下的中国文坛带来一股新风。”

  “郁达夫”是历史留给浙江的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办好郁达夫小说奖,是浙江应当担起的时代责任,也是“文艺浙军”再上一层楼的时代机遇。

微信截图_20221015192202.png

  2

  浙江的视野一向宽阔。

  自创办起,省级奖项郁达夫小说奖从未忌讳地方性。它有明确定位——地域性奖项、全国性影响、国际性眼光。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评委名单:

  王安忆、阿来、迟子建、李敬泽、苏炜、金宇澄、苏童、格非、毕飞宇、叶兆言、李洱、艾伟……每个名字都如雷贯耳。

  施战军、程永新、陈东捷、孟繁华、贺绍俊、洪治纲……业外人可能对这些名字陌生。他们分别是国内知名文学大刊《人民文学》《收获》《十月》的主编,和一流文学评论家。

  对任何文学奖而言,评委的审美眼光,决定了奖项的形象和权威性。他们的积极参与,成就,并证明了郁达夫小说奖的全国性影响。

  全国性,也体现在获奖的作品上。

  有人会问,省级奖项会不会“照顾自家人”;又或者认为,既然要“鼓励浪漫诗意的性情写作”,会不会把“浪漫诗意”和江南划上等号。

  实际上,在历届获奖名单中,北方风土与南方风情的比例不相上下,甚至还不乏像宁夏回族作家马金莲《长河》这样具有少数民族风味的作品。

  的确,文学的浪漫主义,是人性的歌颂、精神的对话,无关南方北方,当然也无关还海内海外。

  这是浙江的做法,也是浙江的视野。

  历届来,一批海外华人作家作品屡屡上榜。陈河曾在阿尔巴尼亚做生意,后来定居加拿大,他的《黑白电影里的城市》写了一个东欧城市的命运;张翎旅居加拿大,写的《阿喜上学》讲了华人移民后代在金山的生活与命运;白先勇的《Silent Night》光看题目,异国风情就足够浓郁……

  郁达夫小说奖是国内少有的吸纳海外作品的奖项。这也契合了郁达夫生命的后期在国外度过,直至去世的人生轨迹。

  像“伯乐”一样,郁达夫小说奖也为小作家的成长引路。

  《江南》杂志主编钟求是举例,10多年前,广西作家朱山坡在获奖时还是文学新人。得奖后,当地政府给他额外奖励了数额不小的奖金,并且大力宣传。此后,朱山坡走出家乡,进入广西省作协,又当了大学教授,一路向上。

  还有乔叶、石一枫等作家在获得郁达夫小说奖之后,又获得了鲁迅文学奖。

  这是浙江的眼光,也是浙江的推力。

  考虑奖项的专业性、公信力、影响力,业界近年不乏人称赞:郁达夫小说奖有资格比肩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四大文学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构成国家级文学奖项的“4+1”格局。

  这是对郁达夫小说奖极高的褒奖。要知道,和办个奖相比,维持多年口碑不倒,太难了。

  3

  在中国,文学评奖很容易引发争议:

  奖项设置初衷是好,后来慢慢变质,直到公信度成为众矢之的;以名人命名的奖众多,却缺乏名人特色,评奖标准千篇一律;文学圈子化,导致评奖出现名家 “排排坐”、新人难出头局面。

  针对这几大舆论焦点,郁达夫小说奖自始至终“头脑清醒”。

  首先,是最具争议的公信度问题。

  评论家苏炜曾这样描述参评郁达夫小说奖的过程:

  我批评某某作品的文字叙述风格太沉闷无趣,我读了三次才能读完全篇,当时有身后年轻工作人员低声提醒我说:某某人如今可是××副主席呢。但我感到,我的这种几乎是“冒犯”式的评点,以及最后完全按自己的审读感受进行的几轮投票,在整个评审过程中的确都是自然而然的,也是透明公开的。

  郁达夫小说奖在中国文坛首开透明评奖先河,提出“实名投票、评语公开“。初评和终评均实行具名投票,投票、评语、票数全部公开,白纸黑字印行在《江南》杂志和历届《郁达夫小说奖获奖作品集》中,继续接受更加多的读者检验。

  这样评奖,真正做到了每个文学评奖都宣布要做到、却越来越难做到的“公开、公正、公平”三原则。

  再看名人奖里“没名人”的问题。

  郁达夫始终是郁达夫小说奖的灵魂核心。多届评委李敬泽曾称,郁达夫是奖项的荣誉评委。

  在2009年的设奖论证会上,曾有专家建议将奖项去掉“小说”二字,改名为郁达夫文学奖。不过最终讨论的结果还是以小说奖为名,并且只评中短篇,因为中短篇符合郁达夫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

  符合郁达夫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给评奖设了门槛。

  前文提到,郁达夫是现代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因此,郁达夫小说奖也旗帜鲜明地力推烂漫放达、感性丰盈、富有鲜明个性的优秀作品。

  长期以来,现实关注一直占据着当代文学的主流。但浪漫主义也能从现实出发,也是拉动中国文学向前的力量,就像郁达夫的创作从没有离开现实的土壤。

  爱护与扶持年轻作家也是郁达夫精神之一。

  那年冬天闯荡北京时,20多岁的沈从文还一名不文,在难堪冷遇中过得饥寒交迫。在文坛已有盛名的郁达夫主动找上门,请他吃饭,给他接济,勉励他好好写下去。沈从文一直记着这件温暖的事。

  “在同等创作水准下注重发现文学新人”是明确写入评奖标准的。

  业内人士和笔者透露,有一年终评,两个同样优秀的作品进入最终的二进一环节。一位作者是初出茅庐的新人,一位已经名望在外。经过讨论,那年的大奖给了新人。

  年轻意味着希望。中国文坛需要中坚力量,但中国文学的未来,始终在年轻作家手上。

  浙江从来没有只把郁达夫小说奖看作奖而已。

  它是精神的一剂营养液,带领我们认识更多作家,也引领社会更关注人文,更倾听人心所想。如今,它也开始反哺浙江。奖项主办方邀请历届获奖者去温州文成采风。浙江丰富了作家,作家也传扬了浙江。

  红梅、海棠、玉兰……你看,富春江边,历届获奖作家种下的树苗已经成荫。

  要相信,文学的春风,不会只吹拂在极少数人身上。

标签:郁达夫;文学奖;文坛;浪漫主义 编辑:朱佳红
分享到: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