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体育频道 > 文体  
中老年打斯诺克
穿上小马甲,七八十岁也能优雅到骨子里
2023-04-07 09:47:21 来源:浙江在线-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李文瑶

  都说退休是第二次青春的开始。有人开始自驾出行,看遍祖国大好山河;有人跳起广场舞,与小姐妹享受生活;也有人拾起了一项年轻时不敢想的爱好,并从中获得了无穷乐趣。

  在杭州,就有这样一群老人,退休后爱上了打斯诺克。他们最年轻的也已过花甲之年,最年长的已经96岁,但仍每天围着台球桌玩四五个小时。他们不仅有着穿小马甲、衬衫等服饰上的仪式感,更是把这项绅士运动融入到了骨子里。

  从60岁到90岁

  老年人每天要打四五个小时

  上周,一场卧虎藏龙的台球比赛在杭州亲和源老年公寓举行。与其他比赛不同的是,持球杆、瞄准出击的选手全是老头老太,有的在球桌边反复踱步再出手,有的戴上老花镜细细端详思考战术。

  “浙江省老干部台球协会即杭州市老年台球队,现在共有中老年球友近40人。其中,最年轻的刚退休,最年长的已经90多岁了,六七十岁、七八十岁、八九十岁的中老年人各占三分之一。”浙江省老干部台球协会会长张民表示,其中不乏有打了几十年的资深发烧友,但大多数都是退休后才爱上斯诺克。

  为何如此钟情打斯诺克?

  66岁的张民拿自己举例,工作的时候,他喜欢打羽毛球、篮球、乒乓等,但随着年纪的增加,再想玩这些运动就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打斯诺克不需要很多体力,更多注重的是智力和技术的结合。打的时候需要制定战术,时刻都在思考我怎么才能打得准,怎么走位,怎么给对方制造障碍。”张民笑道,斯诺克又称障碍台球,选手之间的博弈正是这项运动的魅力所在。

  每天,张民和球友们相约,打上四五个小时的斯诺克。别看只是围着一张球桌绕圈,间或俯下身子打球,实际上对脚力、眼力都有一定的锻炼效果,“我记过步数,四五个小时下来,也有两三千步,最重要的是这样的锻炼不累,完全是潜移默化中完成的。很适合中老年人。”

  练球主要靠自学

  梦想95岁打进加塞球

  采访中,记者发现,中老年球友选择斯诺克,有的是年轻时或是在丁俊晖享誉国际的时候爱上,就此结缘;有的是看中斯诺克手脑协调的特点,维持一定运动量。无论是哪一种,虽然是退休后才接触斯诺克,中老年球友学习起来的劲头不输小年轻。

  市面上适合中老年球友的教材并不多,所以他们在入门时会总往新华书店跑,就为了选中心仪教材。资深球友老阎手上有本90年代印刷体的斯诺克教材,不少球友都跟他借来传阅,视作宝贝,逐字逐句地抠动作。

  93岁高龄的罗德偿,是四年前进入亲和源老年公寓后才开始接触斯诺克的,结果一玩就爱上。“我对台球以前是一窍不通,所以开始打后我买了很多书,最近的大师赛我都有在跟着看。”罗师傅笑称自己目前还在学习中,要是95岁时能打进一颗加塞球,他就心满意足了。

  实际上,不少中老年人打斯诺克出发点还是为了强身健体,选择一项更适合自己当前年纪的体育运动,所以大多数人学习斯诺克的途径还是依靠自学摸索。

  但最近,不少年轻球手当起了老球友的老师。上周,浙江省斯诺克选手叶伟文就跟中老年球友们来了次切磋交流。大伙儿有的拍照,有的录像,听得格外认真。“讲课时间大大延长,最后花了一上午,大家还听得津津有味。其中,光帮老同志修杆换皮头就花了一个多小时。”杭州市台球协会宣传部长,70岁的王杏娟表示,相比年轻球手,中老年球友学习的途径和锻炼机会少一些,所以学得比谁都认真。

  斯诺克有三大魅力一大优点

  很适合老年人

  早在二十年前,82岁的汤和平就开始打台球,他组建的浙江省公安厅老干部台球队是省直机关队伍中唯一一支台球队。“身体好的退休同志打乒乓,身体一般的打台球,慢慢地,队伍就壮大起来了。”

  即便过去了二十年,说起斯诺克,老汤还是津津乐道,“它最有魅力的三个点,一个是击打的准确度,一个是白球的走位,还有一个就是相互之间做障碍,有时候我睡觉都在想斯诺克战术。”

  在老汤印象里,如今,打台球的中老年人越来越多,场地选择也更多样,原先民间一张斯诺克台球桌都难找,现在,除了省老干部活动中心外,黄龙体育中心气膜馆有两张面向70岁以上中老年人免费开放。社会层面,像亲和源、随园嘉树、紫荆园这样的中高档老年公寓,不仅有专门的台球室,还组建了自己的中老年斯诺克队伍,定期进行切磋交流。

  所以究竟什么样的中老年人会在退休后爱上斯诺克?

  记者发现,他们多以知识分子为主,大学教授、企事业单位骨干。打起斯诺克来,不仅动作力求标准,更把斯诺克的“绅士”刻在骨子里。虽然做不到职业比赛那般的着装,但男性穿衬衫背心、女性着一条修身连衣裙,举手投足间尽是优雅。  “对老同志来说,这项运动很‘体面’,他不会搞得大汗淋漓,也没有对抗,大家就是像朋友一样去进行脑力的博弈,其实非常有意思。”相比要挣钱要拿成绩的年轻球手,中老年人的斯诺克世界,要纯粹得多,“不说打得多好,在这项运动中去研究一些思路和技巧,争取在有生之年完成一个又一个小目标,那就足够了。”

  70岁王阿姨打哭小年轻

  斯诺克赛场上,男选手的数量远超女选手,在比赛、奖金设置方面,两者也有着天壤之别。这样的差距同样存在于中老年斯诺克爱好者当中,男女比例往往能达到九比一。但在一众男选手中,有两名女性球手脱颖而出。

  一双小高跟靴子,一条修身A字裙,有时配上一件马甲、有时搭配一件高领,在杭州斯诺克比赛现场,常常可以看到70岁的王杏娟。

  王杏娟与斯诺克结缘,源于有个爱看斯诺克比赛的老公。“丁俊晖开始走红的时候,家里就有了半夜起来看斯诺克比赛的习惯。”

  所以2012年退休后,王杏娟打起了斯诺克。但与其他中年学球只想玩玩的爱好者不同,经过四年的自我摸索,王杏娟自觉还是要系统学习,于是在2017年报名了杭州市台球协会办的裁判员培训班。

  中青年台球好手云集的裁判员培训班里,进来了个“王阿姨”,这是王杏娟如今想起仍会笑出声的画面:“他们觉得很新奇,我对他们很好奇,后来才发现台球桌上不分年龄。”

  那届培训班,王杏娟不仅顺利拿到国家二级裁判证,还作为优秀学员收获了一双专业的裁判员手套,这给了她莫大的勇气。所以顺利“毕业”后,王杏娟做了一件绝大多数中老年人都不敢想的事:她每天都会去台球俱乐部报到,和年轻人切磋或是观察他人的打法,常常一待就是大半天。

  只要比赛不限年龄,王杏娟都会去参加,在杭州市台球协会三百多名会员的积分榜中,她曾排到第18名。年轻选手通常让她15分,省级选手让她25分,所以王杏娟有过把几十岁的小年轻打哭的情况:“这就是斯诺克的魅力所在,只要勤学勤练,年龄也许有局限,但一切皆有可能。”

  王杏娟喜欢俱乐部里轻松的氛围,连续6年的大年初一,她都会去义务帮忙叠毛巾,或是摆摆球,“俱乐部老板看到我这个大龄‘服务员’都很惊奇。”

  如今,王杏娟白天与中老年斯诺克爱好者过招,晚上依然忍不住去台球俱乐部里转转,尤其是定期与中青年球手交流,让她受益匪浅。

  为何如此钟情斯诺克?王杏娟比喻这是一种恋爱的感觉,“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本分、传统,很难体会那种心动的感觉。但遇到斯诺克,我有(这种感觉),满脑子都是球路、比赛,把每个球打好。”

  王杏娟还记得十年前退休的时候,曾有同事让她要放开点,潇洒点,如今,因为斯诺克,这个建议成为现实。相比国家二级裁判证等荣誉,她最喜欢的还是年轻人一声声的“王阿姨”和与强者过招时被作为一名斯诺克选手看待:“我很珍惜自己年龄的每个阶段,而斯诺克能让我对自己的要求更高,更有盼头。带的球手有点滴进步、我自己打法的精进,都让我的退休生活更快乐。”

  88岁“双枪老太婆”杆法凌厉

  如果说王杏娟是中老年球友与中青年球友的“桥梁”,那88岁的毛辉丽就是业余斯诺克爱好者的“活规则”。

  28年前,刚退休的毛辉丽看到单位里的台球桌,从试试到就此沉迷。她是1998年全国老干部台球赛中仅有的两名女选手,并在90年代就拿到了台球裁判员证书。

  黄龙体育中心的台球桌,面向70岁以上老人免费开放。所以2007年开始,毛辉丽常驻这里。她不仅是老前辈,还是“精神领袖”。因为腿脚不便,拄拐出行的她每天风雨无阻,来回花上2小时,倒车从南肖埠赶来打球。“毛阿姨不来,总感觉这里少点味道。”在毛辉丽这里,年纪大不是打球马虎的理由,所以不少球友都受过毛辉丽的指正,如今,即便88岁高龄,毛辉丽还会半夜爬起来看斯诺克比赛。奥沙利文、墨菲等一众斯诺克好手,她如数家珍。

  因为动了三次癌症手术和身患帕金森病,现在,毛辉丽得借助架杆才能顺利击球。虽然自谦杆法不如从前,但状态好的时候,她能连赢6场。所以球友们也叫她球桌上的“双枪老太婆”:“两根球杆不就像她的两柄长枪吗?杆法也如枪法般凌厉,加上她本身是部队出身,又有这样的体育精神,我们都要向她学习。”

  毛辉丽对斯诺克的爱不仅体现在对规则、专业的坚持,还有她随身携带的球袋和斯诺克二指套,这都是毛辉丽一针一线勾出来的,“指套基本两天做一个,球袋麻烦一点,要一周左右。”毛辉丽笑道,手打的指套中间是织的,外面用钩针做了固定,没有教程,全是她自己摸索出来的。

  打球这么多年,毛辉丽认识了不少球友,也送出去了上百个指套。不仅来黄龙打球的人手一个,福建、江西等地的球友手上,也有她亲手做的手套。五颜六色的指套,既是毛辉丽对球友的善意,更是她希望能借此传递自己对斯诺克的热爱,让更多人加入进来。

标签:斯诺克;台球;中老年人 编辑:毕真
分享到: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