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体育频道 > 文体  
动画《大山里的“梦之队”》登陆央视,本报专访创作团队——
“村BA”背后是浙些热血与梦想
2024-03-01 11:13:54 来源: 体坛报 记者 陈素琴

  2月27日,由浙江省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出品,云栖博悟(杭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制的以“乡村篮球赛事”为选题的动画片《大山里的“梦之队”》在央视少儿频道(CCTV-14)播出。动画片结合了当下的时事热点,通过贵州乡村篮球赛事“村BA”这个载体所展开。在这背后,又有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呢?本报记者采访了该片制片人王秀燕、导演朱琳。

  热血与初心

  小球队完成大梦想

  提到篮球,很难不让人联想到“热血”两个字,《大山里的“梦之队”》就是一个围绕城市少年和当地的留守儿童所展开的“热血”故事。他们之间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相互碰撞。他们也许本不会相遇,而因为篮球这项运动,将他们聚集在了一起,并组建了一支少年“梦之队”。“这个想法来源于高中篮球联赛全国总决赛中,回浦中学以74∶73险胜清华附中,获得男子组冠军,被网友戏称‘小城青年’的逆袭。由此我们也想要去描绘一个关于小球队完成大梦想的故事。”朱琳说,我们希望看过这部动画片的观众,能更多聚焦青少年的成长,去感受“大山里”别有风味的篮球。在朱琳看来,体育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塑造青少年的意志品质。尤其是当今互联网时代,希望能够通过这本动画片让家长以及青少年自己更重视体质健康,有更多时间参与户外体育运动,感受自然。

  “在人物角色设计上,非常有辨识度。男主角在设计上是肤色最白的一个,这是为了把城市孩子跟农村孩子区别开来,还原农村孩子本身的乡野热情和快乐天真。”王秀燕说,“在角色设定上,特意设置妈妈全程不在场的故事背景,由祖孙三代共同生活。要点出的就是‘父亲’作为‘爷爷’‘爸爸’的角色,对于这个家庭、孩子、教育的关注及关心,是如何通过篮球来传承。除了拟人化的公鸡‘阿杜’,片中还有陪伴当地儿童长大的牛“春生”、会“说话”的蚱蜢、调皮的麻雀等,也是在充分发挥动画的无限想象力,和体现当地村寨生活的无忧无虑。”在故事情节上,创作团队的导演和编剧希望人物角色不仅有着“热血”,还有一个“武侠梦”。主人公陈成成回到老家盘龙村,受当地篮球氛围影响打起了篮球,但篮球水平不过关,就安排公鸡“阿杜”对他进行特训,犹如打开武功秘籍;少年队即将代表村寨出发参加乡村篮球赛,就有盘龙村元老队下战书,刻画出盘龙村村寨其实藏龙卧虎高手林立,犹如江湖门派过招。

  “还有一条线是以贵州台江苗族的传统文化的舞龙嘘花为背景。‘舞龙嘘花’是苗族人民祈福新年好运的古老传统。观赏龙灯的人们用嘘花筒舞龙嘘花,嘘花筒喷射时能喷出3-5米高的开花火焰,被称作‘勇敢者的游戏’。加上以当地盛行的篮球这个为切入口,象征着“热血”及初心不变。也是从多纬度展现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传统与新生

  展现这个时代的蓬勃生机

  说起该片的创作思路和灵感,王秀燕坦言,在《新闻联播》党的二十大“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系列报道中,对贵州台江县台盘村举办乡村篮球赛事而打开的乡村振兴新思路进行了长时间的报道,给了团队很好的创作思路。“一场村级篮球赛将几万人连接在一起,这样由群众自发组织的赛事,正是人民内生动力的体现,是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丰厚硕果的一个生动缩影。我们越发坚定这就是想要挖掘的中国声音。”王秀燕说,受到这点启发后,团队着手开始海量查找各方面信息,慢慢地《大山里的“梦之队”》的选题策划便应运而生了。

  贵州台江县台盘村“村BA”如此火爆,如何诠释作品的真实与动画性呢?这给导演组最大的困难是现实主义题材文艺作品的动画表达。“我们多次前往贵州调研采访,数次亲历比赛现场,体验到了乡村篮球赛事原来可以这么令人难忘。”朱琳说,团队每次去现场都知道,原来村BA比赛是不售票的,全凭谁来得早谁就能占到最佳观赏位。观看比赛的人群,年龄跨度也是极大的,小到婴幼儿,大到拄着拐杖的老人。人头攒动相当火爆。“在那儿,你可以看到,打球的人群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去年,我们在那正好遇到有一位70多岁的老先生,自发组织了10位年龄差不多的球友,开展了一场篮球赛。比赛其实不重要,快乐才是第一位的。”让他们印象深刻的还有,就算天气不好,但是观众依然不想错过每一场比赛,就连附近的小商贩,也会趁着午休的时间,端着饭碗看比赛。“大家伙只是单纯地想打篮球,也许这就是‘村BA’的意义所在。”

  “除了动画内容的表达外,音乐也是直击心灵的重要一环。”王秀燕告诉记者,团队中的年轻音乐人陈昊天创作一周时间,最终产出了一首片尾曲《锰钢向大大(你从哪里来)》,选取当地经典的民族方言“锰钢向大大(你从哪里来)”进行作词作曲。“作品展现出了当代年轻人的力量,郎朗上口的方言为动画片增添了精彩记忆点,也是很好的将传统文化和新生文化相融合起来。”


  城市与乡村

  一群追梦的少年郎

  《大山里的“梦之队”》除了讲述了一个关于篮球的故事,故事内核中还蕴含着浙黔两地各领域交流合作发展的深厚东西协作情。导演在整体策划和片名设计时,就把浙黔两地交流合作发展的内容埋在里面。故事是讲述城市少年陈成成跟随父亲的工作调动从浙江回到老家盘龙村,父亲陈大龙在故事里的设定就是一直在浙江工作,结合在浙江学到的文旅发展经验和盘龙村的乡村文化特点,探索乡村文旅创新道路。

  王秀燕说:“还有一个设定是陈成成即将去读的回浦中学和当地留守儿童所在台江中学,也是对以陈立群老师为代表的全国各地的时代楷模,在脱贫攻坚年里,一片丹心走出教育扶贫路表示敬意。”

  此外,在动画片中可以发现,新成立的少年队与大龙领衔的盘龙村元老队展开精彩篮球赛,通过融媒直播引起了全国关注,也让盘龙村元老队找到了突破口,和村民们也组成了一支建设美丽乡村的“梦之队”,所以大山里的“梦之队”是两层含义。既表达了一支来自大山突破自我,完成热血蜕变的青少年篮球“梦之队”,也表达了一支在和美乡村背后由全国无数基层干部所组成的乡村振兴“梦之队”。

  “村BA”破圈背后是中国乡村篮球的振兴,亦是中国乡土文化本身所蕴含的激情活力和强大动能,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充分印证。作为浙江“之江编剧村”孵化扶持的动画文艺精品项目,创作团队希望通过从“乡村篮球赛事”这一小切口,反映“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大主题,最大程度引发、打动观众的共鸣和共情,以浅显易懂的方式传达出“文体赛事赋能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核心意义。


标签: 编辑: 毕真
分享到: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