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体育频道 > 文体  
勇于尝试,7旬老人也能“动”出彩
2025-04-17 14:58:26 来源: 体坛报 通讯员 徐雨阳 记者 洪漩

俗话说,人到七十古来稀。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年龄只是数字,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尝试新鲜运动,收获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每天坚持,跑步成生活方式

在衢州跑友圈,70岁的谢晓民很有名。在前不久结束的2025无锡马拉松赛中,他以2小时57分的成绩完赛,勇夺65岁以上年龄组桂冠。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成绩距离70岁组马拉松世界纪录——2小时54分19秒,仅相差2分05秒。记者连线这位跑友圈“老炮”,他淡然地说:“跑步本就是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衢州跑步运动协会,谢晓民一直被大家视作“不老跑男”。他的跑步故事,自学生时代开始。13岁时,学校举办校运会,没人报名1500米,最终,在老师的“钦点”下,谢晓民“领命”。这一跑轻松拿了第一,并顺利入选校队。而后,他一路跑到了县运会甚至省运会。

学生时代的小试牛刀,尽管没有让他走向专业路,却对未来生活带来了深远影响。跑步成为他数十年如一日的生活习惯。“几乎每天清早都会起来跑,有空就跑起来,跑步对工作也有很大好处,磨炼意志力,教会人不放弃,早上运动后,一天工作都神清气爽。”即便退休了,跑步的步伐也不曾停止,“现在,五点半就跑出门去,一般跑一到一个半小时左右。”采访当日,谢晓民一早就跑了近20公里。

谢晓民对马拉松的关注始于2012年10月,彼时57岁的他通过网络关注到了厦门马拉松即将开跑,有些跃跃欲试。报名的过程很顺利,更让人意外的是,他首马就顺利完成。自此后,他不仅跑了不少国内知名马拉松赛事,甚至前往日本东京、京都等地参赛。而他的最好成绩则是2017年在上海马拉松赛上实现的——2小时56分20秒。

近些年,马拉松越来越受到关注,谢晓民的态度却并不“发烧”,一年跑个四五场,对于奖牌“集邮”也并没有特别地渴望。他淡淡地说:“我是严肃跑者,不讲究跑步的仪式感,就简简单单跑个步,想跑久一点,远一点,这样比较幸福。”

今年,谢晓民还预约了几场赛事,5月11日,他将前往大连参赛,“我喜欢跑马旅游,这是我深入了解一座城市的方式。”

尽管对跑步十分热爱,但他对成绩却十分坦然:“年纪大了,不适合大强度训练。这么多年跑下来没受伤就是因为我从不操之过急。”稳稳跑,多跑几年,多跑几场,这才是谢晓民的目标。

挑战滑翔,银发族也可尝鲜

4月15日,台州黄岩73岁的王玲芳结束一个小时的游泳锻炼后回到家中,短暂休息后,开始张罗晚饭。

从2016年开始,王玲芳每周都要抽三个半天进行游泳锻炼,每次一个小时,游到今年,已经成了游泳馆里年纪最大的银发“游”客。“游泳是一项低损伤运动,很适合老年人。”王玲芳说。

坚持锻炼,除了保持身体健康之外,王玲芳还有一个目的——为了旅游时可以轻松地扛着相机拍照:“一个长焦镜头就要六七斤重了。”两台单反相机加上中焦、长焦、广角、定焦四个镜头,近20斤重的摄影包是王玲芳每次出游的标配,这样“沉重并快乐”的人生,她已经走过了18年。

2008年,退休的王玲芳第一次出国到日本旅行,目前,她已经走过了38个国家和地区。“人生就要玩没玩过的。”是王奶奶时常挂在嘴上的“人生信条”。

66岁那年,王玲芳在土耳其旅行时,看到高空滑翔伞项目旁写着的“不体验会遗憾终身”的口号时,她心动了,长期的体育锻炼给了她挑战的勇气,果断报名了高空滑翔伞项目。

“教练带着我从海拔2000米的山顶起飞,还故意在空中翻跟斗,我吓得把眼睛闭得紧紧的。”王玲芳笑着说,后来她心一横睁开眼,瞬间被眼前的景色震撼到,周边山峦叠翠将琥珀般晶莹剔透的海水包围,“不飞一次真的会后悔!”

如今,73岁的王玲芳并没有停下脚步,把“看世界”的目光转向了国内,在王玲芳的书房有个一通电就会亮的地球仪,她说之后的旅游重心会放在国内和周边游。



标签: 编辑: 龚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