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晚,富阳队凭借强劲内线实力一度领先,取得了“浙BA”城市争霸赛的首个主场胜利。赛场上,章炬、孙江豪等球员成为新的城市偶像;看台上,“球迷汉姆”这样的死忠粉组成了拉拉队疯狂呐喊。富阳这份炙热的“篮球火”,背后是跨越半个世纪的篮球传承。
20世纪50年代
草鞋球队声名鹊起
富阳的篮球基因,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常绿镇,北邻萧山区楼塔镇,南接诸暨市应店街镇。曾因交通闭塞,村民们推着独轮车运送物资时,习惯在车头挂一个篮球——推车到哪儿,球就打到哪儿,崎岖山路上的每一次颠簸,都成了篮球梦的序章。
1956年,凭借独轮车练就的平衡技巧,常绿镇篮球队在杭州市农民篮球赛中一举夺冠,从此“富阳篮球”声名鹊起,“草鞋球队”的称号也传遍四方。2005年,这里被省体育局评为“浙江省篮球之乡”。
章炬(右)在“浙BA”比赛中
“浙BA”开赛以来,富阳队的章炬多次荣获MVP,在逆风局的时候,章炬往往能够带领球员把节奏稳下来,因此也被称为富阳队“定海神针”。初中的时候,篮球只是章炬的业余爱好,直到高中开始,章炬代表诸暨草塔中学参加全国比赛,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他对高水平的篮球比赛有了初体验。
他和队友章佳飞都是土生土长的常绿镇人,说起来章炬算是“草鞋篮球”的第三代。“草鞋篮球”的第一代条件艰苦,到了他的父亲这辈,条件已经好了很多,不过还是在室外水泥地上打球。章炬说:“八九岁的时候,叔叔伯伯他们经常在户外打球,去看他们打球是村里小孩最大的娱乐活动。再大一点,大家就会自己上场打一打。”直到2023年,常绿镇才有了篮球馆。
常绿篮球已经传承到第四代、第五代,镇里常年参加和关注篮球运动的人口达到7000多人,超过全镇人口的40%;全镇共有业余篮球队20多支,标准灯光球场12个。
一年1500场比赛
百村赛成为基石
不止于常绿镇,富阳各地的篮球氛围也非常浓厚。富阳区篮协副主席、富阳队技术顾问方达夫记得,十多年前说富阳一年能办一千多场比赛,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那时很多县一年也就一百多场篮球赛。而这几年,富阳的篮球氛围更好了。”据富阳区文广旅体局统计,富阳每年进行的乡镇(街道)、行政村、网格等赛事多达1500场。
在富阳,你可以同任何一个人聊篮球。场场爆满的百村篮球赛赛场上,那些对胜利的渴望、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都在诉说着:为热爱拼尽全力的纯粹快乐与满足,多么了不起。
在“浙BA”举办的同时,富阳的百村篮球赛也进入了最后的决赛阶段,这场从7月初开始的富阳区第七届百村篮球赛,共吸引112支村队,1344名球员参赛,将进行260场比赛,创历届之最,是真正意义上的“百村赛”。
对富阳队来说,百村赛更是“黄埔军校”。“队里不少队员打完这场(比赛)还要去参加百村赛,队员和教练加起来得有十多个人。”方达夫说,富阳特意将百村赛和“浙BA”在时间上错开,起到以赛代练的效果。
“论个人能力,上城、萧山有不少队员的个人能力其实都比我们强,但篮球是团队游戏,我们的团队配合就是从一场一场的百村赛中打出来的。”
草根特色
成为人气密码
“浙BA”有多火?根据第一阶段的数据显示,富阳15家主题市集,累计吸引人流11.8万人次,累计销售额达500万元以上。每当有比赛的晚上,富阳主要商业综合体的客流量增幅明显,营业额较平时少则增长10%,多则超过30%。
而对于这一点,章炬、孙江豪等人的感受更加直接。以前,他们打百村赛,只有村里人认识,还有一起打过球的人会认识他们,现在,他们出门吃饭,被球迷认出和求合影、求签名的频率明显高多了。比赛结束,当球员走出赛场时,还有不少球迷等在球员出口,只为和他们说一声加油,或者合影。
事实上,富阳此前还有一支在省内小有名气的球队——山羊永通,2024年7月山羊永通在两回合胜负制的总决赛中,力克台州司太立,成为浙超联赛历史上首支两次问鼎总冠军的球队。这对于浙超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但是在方达夫看来,对于老百姓来说,“‘浙BA’是我打比赛”,更加草根,更接地气,这也正是老百姓爱看的原因。
富阳人对篮球的热爱,不仅在赛场间,更在田间地头的每一块球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