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2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胡昊 张钰婕 成竞)在结束了雅加达亚运会的全部比赛后,浙江泳军目前分批回到了家乡。在本届亚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游泳队共获得19金17银14铜,其中,浙江游泳队获得12金6银4铜。浙江泳军的表现,再次验证了游泳圈内的一句话:中国游泳看浙江。
那么,浙江是如何打造游泳“梦之队”的呢?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游泳系(省游泳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王伟总结说,科学的选拔机制、教练的辛勤奉献、科研医疗保障到位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了浙江游泳今天的优势地位。
注重梯队建设
浙江游泳队中有老将、有新人,人才辈出。
获得奖牌的14名浙江籍运动员中,26岁的孙杨拿到了4金,23岁的徐嘉余拿到了5金,19岁的柳雅欣拿下女子200米仰泳金牌,同样19岁的朱梦惠在男女4×100米混合泳接力中也拿到了金牌。15岁的吴卿风则拿到了一枚宝贵的个人铜牌。
充足的人才储备,离不开完善的梯队建设。
浙江游泳队队员入队有严格的年龄限制和成绩要求。一线队伍年龄限制是12到13岁,二线队伍则在10到11岁之间。举办全省游泳比赛时,省队的教练都会现场观摩选材,知名教练还会去地市体校进行选材。
“后备梯队的选拔可谓‘不拘一格降人才’。我们采用‘男女不分、泳姿不分’的方法,可以看到不同泳姿的男女运动员在一个组。”
想要从梯队转为正式运动员,还得跨过很高的门槛。王伟告诉记者,只有在全国游泳比赛上拿到优秀的成绩,达到冠军赛、锦标赛的资格,才有机会成为浙江游泳队的正式队员。
据介绍,省队选拔还和业余训练紧密联系,以竞赛规程为杠杆,通过积分赛、省内比赛等,选拔优秀运动员进入省队。
名师培育高徒
“浙江游泳队的教练水平在全国是比较高的,除了像我和徐国义这样的老教练,年轻教练也在逐渐跟上来。”浙江游泳队教练朱志根告诉记者。
“年轻教练和老教练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弥补、共同进步。老教练会用上年轻教练的新思维,年轻教练也会用上老教练的‘笨办法’。”朱志根说。
为了加强与世界级顶尖教练的交流,浙江游泳队每年都有1到2次的外训。除了“走出去”,也得“请进来”,浙江还请澳大利亚、美国的教练参与重点组的训练工作。澳大利亚的丹尼斯,现在就是孙杨的外教。
科医联合攻关
相比教练员、运动员,科医保障团队是无名的英雄。多学科联合攻关是浙江游泳队成功的支撑与保障。
据悉,浙江游泳队专门成立了包括运动生理、生化、力学、营养、医疗、心理等多学科专业人才组成的科研医疗保障团队,负责运动员的日常训练技术分析、其他训练指标数据采集分析以及运动员的营养保障、医疗后勤服务。每天,科研人员都要整理各种各样的运动员生理数据,为教练员的训练安排提供基础依据。
“游泳项目不是只有训练,更要懂得科学地训练,才能让训练更有成效。”王伟告诉记者,这次前往雅加达的工作人员当中,浙江游泳队的4名科研人员在列。
浙江游泳项目的每个重点组、重点队员,都有专人负责,这样的配置在其他省是很难做到的。“正常情况下一个队伍可能就一两个队医,但我们每个重点队员,都有专人服务。”王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