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9月1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汪佳佳)摔跤是古老的竞技运动。它并不是单纯的体力对抗项目,而需要运动员思维敏捷、快速反应。这也是一项需要吃苦耐劳的运动项目。省运会期间,钱报记者来到摔跤运动员中,了解到这些少年选择这个项目,他们或是出于喜欢,或是结合自己的人生规划目标,努力着。
借助一部电影
摔跤被更多人了解
去年,一部名为《摔跤吧!爸爸》的印度电影风靡亚洲。这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讲述了女主人公吉塔在父亲的引领下,最终成为摔跤冠军的故事。电影感动了无数人,也让观众们对摔跤运动增加了直观了解。
9月18日,记者来到德清县体育中心,“摔跤吧”现实版正在上演。第十六届省运会摔跤比赛正举行得如火如荼。
“摔跤是最早的奥运会项目之一,随着国家以及浙江摔跤项目总体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和认可这个项目。“摔跤比赛裁判长王增才告诉记者。
郑军是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摔跤教练,此次来现场主要肩负着选拔人才的任务,“这次选拔主要以60公斤级为主。选人的时候,首先要看他的天分,看他的基本功,分析他近几年是不是一直在进步,然后就是结合年龄和省队梯队建设的需要,综合进行考量,而不是只看他这一次比赛的成绩,因为他们这个年纪,发挥还不是很稳定。”
在王增才看来,摔跤在运动项目中也有自己的优势,运动员都是在室内,而且是在垫子上,“这也算这项运动舒服的地方,它不是单纯的体力对抗。摔跤过程中,运动员要迅速判断对方如何使力,它要求运动员有速度、有力量、有思路、有灵敏。”
逐梦之路
摔跤少年不舍放弃
徐德江是德清人,2000年出生,学摔跤已经7年。记者一看到他,目光便被他的耳朵吸引了。2015年,他的耳朵在训练中受伤淤血,后来淤血越积越多,至今都没恢复。一般人的耳廓是陷进去的,他的耳廓则是凸出来,鼓鼓的像一个饺子。“医生说要做手术才能恢复,但做完手术就要休息很长一段时间,我不想耽误训练和比赛,所以一直没做,刚开始的时候很痛,现在已经没有感觉了。”
2015年,徐德江被省队交流到广东省队,这次特地回来代表湖州参加省运会。广东省队春节都不会放假,徐德江已经三年没有回湖州过年了。“我就是很喜欢练摔跤,喜欢和大家一起训练、比赛的感觉。”
沈鹏是徐德江在湖州市队和浙江省队时的队友,两人同年出生。昨天的比赛,他的父亲也到了现场观看。“只要是我在德清打的比赛,他都会来看。目前,沈鹏最好的成绩是省比赛冠军,全国U23大奖赛第八名。
六年级的时候,因为学习成绩下滑,沈鹏的母亲希望沈鹏可以放弃训练。但沈鹏很坚定,他觉得自己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坚持。“我的目标就是拿全国冠军,现在我年纪也小,又没伤病,还可以好好练几年。”
昨天下午,沈鹏和徐德江分别斩获甲组古典式55公斤级和自由式70公斤级冠军。
唐涵出生于2002年,是湖州市队的主力女队员。因为省运会适合她参加的只有女子63公斤级项目, 因此原来体重在70公斤左右的她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减重。记者拦住刚结束比赛、汗如雨下的她时,她因为在比赛中发挥不理想而略显低落,但更多的是疲惫。
因为家中还有弟弟,所以父母对她没有太多管束和要求,训练和学业的事都让她自己做主。唐涵目标明确,她并不想走竞技这条路,而是希望凭借摔跤的成绩考上一所大学。“我比较心仪的大学是广州体院,我努力一把应该有机会。”这个只有16岁的女孩,脸上显露出的是超越她年纪的成熟与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