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体育频道 > 综合资讯  
如何快速适应高温天?合理运动提高“耐热力”
2024-05-30 11:50:39 来源: 体坛报 记者 高玲玲

  立夏之后,天气越来越热,眼下又到了中暑高发期。几天前,杭州的何先生外出工作时突然感到头晕、恶心和全身无力,紧急就医后被确诊中暑。

  如何提高身体的耐热能力?“比起开空调等环境调节手段,通过运动可有效提高身体内部的耐热能力,初夏是最佳时机。”浙江省中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金涛说。

  初夏多运动,身体更耐热

  人体的热耐受能力与热应激蛋白相关,而热应激蛋白合成的增加与受热程度、受热时间有关。“经常处于高温环境,能增加热应蛋白的合成,从而增强人体的热耐受力。当再次进入高温环境中,细胞受损程度会明显减轻。”金涛说,“简单说,为了获得或提高热耐受能力,最佳方式是进行耐热锻炼,即在逐渐升高的气温下运动,以适应更高的温度环境。”

  初夏日平均气温的变化符合耐热训练的标准。“每天抽出1小时左右进行室外活动,可根据天气情况,选择气温在25℃左右、湿度在70%以下的环境,进行散步、跑步、体操、拳术等锻炼项目,每次锻炼都要达到发汗的目的,以提高机体的散热功能。”金涛提醒,当气温高于28℃,湿度高于75%时要减轻运动量。

  此外,锻炼高温耐受力并不意味着在烈日下运动。夏日每天温度最高的时间一般为上午10时到下午3时,在这段时间最好在室内锻炼。如果在室外运动,建议选择有树荫的路线,或选择在河边、树林周边等空气相对湿润的场地锻炼。“一般进行10至14天的高温锻炼,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经过初夏的耐热锻炼,在盛夏来临时可以降低因高温患病的风险。”金涛说。

  大量出汗后要及时补液

  运动时,人体会产生各种代谢产物,如乳酸、酮类物质,代谢废物在体内堆积多了,会让人产生疲劳感,这时身体通过出汗(水盐代谢途径),把多余的代谢产物排出去,促进新陈代谢,使人感到清爽舒服,但也会造成人体盐分丢失,夏季尤甚。

  “人体在运动时每丢失1%体重的水,体温就会升高0.2至1.10摄氏度;若脱水达到体重的2%,会对运动能力造成不良影响。”杭州迈博体育教练沈军提醒,运动时,应每隔15至30分钟补液100至300毫克,或每跑2至3千米补液100至200毫升,以每小时800毫升为上限。运动后补液总量取决于失汗量,应遵循少量多次原则,忌过度集中。剧烈运动后,不宜喝啤酒和含有咖啡因的汽水、茶饮料、咖啡等,否则会加剧身体脱水。

  此外,不主张老年人运动到大汗淋漓,有基础疾病的人尤需注意。“出汗太多会损失大量水分,同时钾、钠、钙、镁等离子也可能丢失过多,造成电解质紊乱,使血容量下降,出现心慌、血压降低、头晕头痛等症状,这种情况下,年龄较大或者身体虚弱的人与健康人相比,更易发生中暑。”不过,此类人群可以采用午睡的方式提高耐热能力。“午睡有助机体适应环境,保护脑容量,提高体温调节能力。”金涛说,午饭后活动半小时,散步走动,促进食物的消化,然后躺平入睡,时间以半小时为宜,以免影响夜间的正常睡眠。睡不着别强迫,闭眼也是休息,就算只闭眼躺20分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体力能得以恢复。


1
标签: 编辑: 毕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