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联赛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取消联赛,像跳水、举重等运动那样,着力培养精英选手不行吗?连日来,国足在国际赛场上接连失利、联赛“假赌黑”问题的披露,让球迷痛心之余,也引发更多的深思和讨论,其中对于目前联赛的问题,也有不少人应该“从头再来”,以我们在“举国体制”之下培养优秀运动员的经验,不愁组不出一支国足。甚至有个更强的佐证:在举国体制时期,国足确实取得过目前难以到达的成就。这也是球迷对眼下这支国足痛心的根源之一:明明我们能踢出成绩,以前条件甚至不如现在!
如果取消中超,那中甲、中乙?将整个中国职业足球联赛体系抹去,就会还足球一个风清气正吗?联赛制度不是单独存在,它有自己的生态链,某个环节出问题,整条生态链都会受影响。失去联赛这个平台,校园足球、青训更无从谈起,严重影响有天赋的球员的选材和成长,动摇了国家队选材的坚固塔基。失去选材培养,国家队表现不佳,又会造成悲观、消极氛围,从而影响社会上对足球运动的看法和家长的决定,将不再会有家庭支持孩子踢球。与此相对的是,足球本身是一项团队性运动,完完全全的金字塔形培养体系,联赛的体制目的还是从“梯队”来进行考虑,从本国人才的挖掘和培养角度来进行考虑。联赛稳定,人才也能够频繁涌现,这是一个优势。取消联赛不喾于砍掉塔基塔中,只要塔尖。那中国足球的未来根本无从谈起。
如果还对精英式培养抱有期望的话,不如看看中国女足目前的处境。男女足本是同根同源,同样有着举国体制带来的辉煌的过去。女足的社会化、职业化程度较低,正好满足对精英式培养模式的要求。中国女足连续在奥运会与女足世界杯中溃败,甚至面临无国际大赛可踢的窘境。想要真正发展中国足球、回到原有的高度,坚定地进行市场化与职业化改革是我们必须要走的路。而职业联赛体系的搭建,是市场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成熟的联赛机制、青训机制的搭建并非一蹴而就,在借鉴先进经验和模式的同时,也需要更多耐心和探索。今年3月印发的《中国青少年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意见》就明确,要坚持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青少年足球事业,从塔基开始,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