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让更多高水平球员脱颖而出,高水平赛事的历练是必须经历的一环。可惜的是,近几年来,国内球队由于种种原因,错失了不少参与高水平赛事的机会,一定程度上导致一些年龄段的小球员们发展不如预期,造成了后备人才的浪费。
2005年的世青赛上,中国队在八分之一决赛中2:3惜败德国队,由冯潇霆、陈涛领衔的“超白金一代”一鸣惊人,队中的不少成员之后都成为了国足的常客,还有人吸引了欧洲顶级联赛球队球探的关注。但在此之后,中国队已有近20年没有出现在世界级青少年高水平赛事的舞台上了。本以为是青少年足球崛起的开始,未曾想却已是巅峰。
在笔者看来,造成这一现象,与国内一些足球从业者的眼界不无关系。有的球队管理者为了眼前的利益,在球员面对国外高水平联赛的锻炼机会时选择漫天要价,最终将对方吓退;有的为了节约成本,在球队拥有外训交流的机会时选择放弃,只把目光放在周边地区,热身的对手,来来回回就那么屈指可数的几个,球员实力提升自然就缓慢了。开阔眼界,不只要靠球员自身的努力,教练、球队管理者、赛事组织者等群体同样责无旁贷。
所幸,目前国内已有越来越多足球从业者理解“开眼看世界”的重要性。比如浙江职业足球俱乐部,早已与日本的多家俱乐部建立联系,还利用外训机会远赴欧洲足球发达国家,与当地球队展开各种邀请赛、热身赛,让球队的好苗子们以赛代练,充分展示自己。各级“国”字号队伍,也在拉练时放眼海外,积极通过赛事锻炼队伍,而不像以往到大赛前夕才“临时抱佛脚”。比赛让球员们注重平时的积累,并能通过比赛汲取经验教训。
此外,协会管理者和赛事组织者也需要积极行动起来,增强与足球发达国家的交流。在互通有无中加强学习,进一步完善国内的赛事体系,让世界大赛上更多地出现中国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