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冬会上的一个又一个纪录就是冬奥遗产的生动写照。
每一次,当那抹“中国红”绽放在哈尔滨的冰天雪地上之时,总能瞬间让全场沸腾。
2月8日,越野滑雪选手李磊在女子个人短距离(传统技术)比赛中斩获金牌,这是中国代表团亚冬会参赛史上的第100金。2月10日,中国队斩获当日7枚金牌中的6枚,金牌总数达到21枚,创历史新高。此前,中国代表团在亚冬会上的金牌最佳成绩是2007年长春亚冬会的19金。随着纪录的不断刷新,中国冰雪运动正在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39年前,第一次参加亚冬会的中国冰雪人或许不会想到,第100块金牌的到来如此之快。1986年3月3日,速滑名将王秀丽在第一届亚冬会女子1000米决赛中夺魁,为中国队实现了亚冬会金牌“零的突破”。直至现在,王秀丽在接受采访时仍说:“那份荣誉让我难以忘怀,那枚金牌鼓励我不断追寻更高的目标,冲出亚洲,走向世界!”那届赛事,中国队仅有4金入账。
梦虽遥,追则能达。自此之后,中国队以相对具有优势的冰上项目为引领,实现金牌总数稳定增长。从单届4金到历史金牌数破50,中国队仅用了五届亚冬会的时间。2003年第五届亚冬会闭幕时,中国队亚冬会历史金牌总数达到了52枚;从50金到100金,再到不断创造中国冰雪的新纪录,中国冰雪运动跑出了“加速度”。
北京冬奥会后,中国冰雪运动和产业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筹办和举办过程留下了结构完整的人才和科技创新遗产,无数“国际领先”“国内首个”,在后冬奥时代继续为竞技训练保驾护航。竞技场外,“冰雪热”传遍大江南北,冬奥遗产实现全民共享。北京冬奥会冠军杨扬认为,综合国力的提升,国家对于冰雪运动、冰雪产业的投入、引领,以及全民的冰雪热情,是中国冰雪近些年来不断进步的根本原因。
虽然从整体来看,中国乃至亚洲冬季项目竞技水平,与世界冰雪强国还有较大差距。我国冰雪队伍“冰强雪弱”的局面,依旧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但跬步千里,持则能至。一个里程碑已至,下一个里程碑,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