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通过真实职业比赛中的压力和磨炼,年轻球员才能在经验的积累中成长,在未来的比赛中迎来爆发。
在前不久结束的中超联赛第二轮比赛中,有一个现象吸引球迷广泛关注,从U20亚洲杯回到各自俱乐部的王钰栋、毛伟杰、刘诚宇等国青小将纷纷亮相,并在比赛中得到不少出场时间,其中王钰栋在浙江队与云南玉昆的比赛中得到首发出场机会,并在进攻端多次制造威胁。
对比国内外联赛,不少足球强国的球员在较为年轻时就已经获得了职业联赛的锻炼机会,对于这批在U20亚洲杯中展现出能够担当起中国足球未来的小将们来说,大赛经验固然重要,但赛场上的情况千变万化,只有通过不断参加比赛,才能学会如何应对压力、做出正确的判断。在日常联赛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历练才是成长的必要环节。而只依赖集训的球员,迟早会在大赛上“摔跟头”。
从客观角度来说,当年轻球员在职业联赛中开始获得首发位置或是更多出场时间时,势必会因为缺乏经验而在场上造成一些失误甚至丢球等对球队的不利影响,但这也就是所谓“青春的学费”。从培养角度来说,年轻球员的长期锻炼显然比一时的成绩更为重要,毕竟足球是一项长期积累的运动,只有通过真实职业比赛中的压力和磨炼,年轻球员才能在经验的积累中成长,在未来的比赛中迎来爆发。
这种职业联赛的长期锻炼,也必然少不了俱乐部、球队以及教练的支持。在有一定“试错”成本的情况下,能否调整对成绩的要求,更多给予年轻球员在职业联赛中出场锻炼与成长的机会,这需要相当的勇气与决心,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着一家俱乐部对于人才培养的理念。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足球作为竞技运动,始终与结果挂钩,成绩是检验球队和球员水平的直接标准。年轻球员也要有自己的担当,不能把自己的年轻以及俱乐部的“试错”在自己表现不佳时当作“永久借口”,出人头地的机会转瞬即逝,年轻球队也需要及时在联赛中找到自己的短板并加以突破,才能走向更大的舞台。
中国足坛的新老交替我们已经说了很多年了,在足坛“重走长征路”的当下,让年轻球员更快得到历练甚至成为主力不能只挂在嘴边了,中国足球要想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取得好成绩,就必须让球员在联赛中不断提升自己,才有可能真正迎接国际赛事的挑战,避免因为经验不足而在关键时刻掉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