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2025澳门乒乓球世界杯男单决赛展开,巴西一哥雨果·卡尔德拉诺4-1战胜世界第一的林诗栋,连克世界前三(张本智和、王楚钦、林诗栋)获得澳门世界杯冠军。他也成为历史首位获得世界杯单打冠军的南美洲球员。
对于国乒,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中国队包揽冠亚军、决赛即内战,决赛场上出现外国面孔总是稀缺又陌生,更何况他还来自南美洲。
出生在足球王国巴西,雨果却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乒乓奇迹”。现今国际乒坛“群雄逐鹿”,早就不是国乒一家独大,“雨果们”的崛起,正为这项运动注入新的活力。
图源 国际乒联
出生于“足球王国”巴西
却创造出“乒乓奇迹”
4月19日晚,雨果击败本届赛事夺冠热门、中国队的王楚钦闯入决赛,成为首个打入三大赛决赛的拉美乒乓选手,引来世界乒坛的广泛关注。社交网站上,除了祝贺雨果之外,不少巴西网友纷纷求助:“在哪儿看决赛?”
在足球王国巴西,乒乓球项目着实有些冷门。
1996年,雨果出生在里约热内卢,这座城市的足球基因仿佛刻在每一寸土地上,几乎每一个孩子的童年都与那颗皮球紧密相连。雨果也不例外,父亲是体育教师,带着小雨果尝试过足球、排球、篮球等众多运动,最终他却选了冷门的乒乓球,并一路前行。
图源 国际乒联
但在当时的巴西,乒乓球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大部分训练机构连设施都不完备。“小时候我在里约,一周大概训练3次。”雨果曾谈起自己的训练,“有时候我也会去俱乐部,可能会有20个人等着上场,所以我打完一场就要下来等30分钟、1个小时,然后才能再次轮到我。”
由于大环境的限制,到了13岁,雨果决定离开里约前往圣凯塔诺,那里有巴西国家乒乓球训练中心。“我开始增加训练时间和训练量,早晨下午都是2到3小时,晚上再去学校上学。日程很满,回到家已经是深夜了。之后必须赶紧睡觉,第二天八点再开始新的一天,每天都是这样。”
16岁时,雨果前往巴黎一边学习,一边练球。18岁时,雨果搬到德国奥克森豪森,开始了自己的职业道路。
图源 国际乒联
多年的背井离乡和挥汗如雨收到了回报。2014年南京青奥会上,雨果获得男单铜牌,为巴西乒乓球队赢得了奥运会领域里的第一枚奖牌。2016年里约奥运会,20岁的雨果迎来了自己的奥运会首秀,在家门口作战,他以黑马之姿淘汰赛会11号种子、中国香港名宿唐鹏晋级16强时,现场气氛热闹得像是巴西男足重夺“大力神杯”,巴西观众大声喊着他的名字,为他送上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去年巴黎奥运会上,雨果超越了自己之前的纪录,获得了乒乓球男子单打第四名,再次为巴西在这一项目上创造了历史。这个成绩难能可贵,要知道,此前从未有亚洲及欧洲以外的选手能闯入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四强。
来到今年的澳门世界杯,雨果状态火热。小组赛首轮3-1击败宇田幸矢、1/8决赛4-1战胜篠塚大登、1/4决赛4-1击败张本智和,半决赛击败夺冠热门王楚钦,闯入决赛。决赛对阵林诗栋,雨果的表现让人惊喜,一直牢牢把主动权握在手里,最终拿下冠军,将巴西乒乓球送上世界之巅,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乒乓奇迹”。
群雄并起
“雨果们”让乒乓球更具看点
巴西并非没有乒乓火种,在巴西历史上,还有一名“雨果”——小山雨果,这位日裔巴西籍的乒乓球运动员,曾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击败了佩尔森,获得单打第九名。同年乒乓球世界杯,小山雨果又击败了国乒世界冠军孔令辉。
雨果·卡尔德拉诺此次在世界杯的突破,也让世界看到了巴西在足球之外,延续的乒乓球星星之火。
这不仅是雨果的个人荣耀,更是乒乓球运动在全世界的缩影。南美、非洲等地的乒乓球项目逐渐有了专业训练体系,更多冷门地区选手获得资源支持,“黑马”在国际赛场上不断涌现。
图源 国际乒联
除了传统劲敌日、韩之外,欧洲新生代力量也迅速崛起。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瑞典选手莫雷高德以其标志性的快攻和超强抗压能力,连续击败王楚钦等名将,斩获男单银牌;法国的勒布伦兄弟少年天才,小勒布伦以直拍横打技术独步乒坛,2024年在巴黎一举摘铜,又在男双赛场与哥哥大勒布伦搭档,登顶世界第一。
国际乒坛长期呈现中国“一家独大”的格局,尽管展现了国乒的强大底蕴,但长期如此,也会导致赛事悬念缺失,让这项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受限。
“雨果们”的崛起,正为这项运动注入新的活力。当各个国家的运动员都有实力冲击领奖台,当不同肤色、不同打法的选手开始“群雄逐鹿”,乒乓球的观赏性也将进一步提升,成为世界共享的竞技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