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体育频道 > 浙江热点  
城市健身空间“上天”“入地”缓解大矛盾
2019-07-05 08:32:14 来源:体坛报 记者 薛 原

  杭州的城市运动场所有多少?全省小众运动场所数量几何?全省体育场所成熟度如何?7月1日,新一线城市研究所权威发布“知城·运动场所成熟度指数”,该指数以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从运动场馆丰富度、运动场馆总量、健身中心在运动场馆中的占比和小众场馆人均拥有量4个维度的数据展开具体分析。从数据上看,我省成绩斐然,杭州运动场所成熟度指数位列全国第8位,宁波、温州等6座城市均位列前50。

  作为人口大省、经济大省的浙江,健身受众近年来水涨船高,传统的校园或公共球场等户外场地明显不足以满足需求。如何解决日益剧增的体育锻炼需求与寸土皆宝的健身场地之间的矛盾,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目前,我省体育部门积极进行多元化探索,着力解决老百姓“健身去哪儿”的问题。从大数据中也可管中窥豹,以杭州为例,运动场馆总量达到了3000家以上,在运动场所丰富度、运动场馆总量等方面均排在全国前列。

  在杭州,“向天向地拓展城市运动空间”的例子屡见不鲜,“向天”——滨江区天空球场就是在商业大厦楼顶设置的露天足球场,平时向附近的企业白领、居民开放。球场负责人王瑞表示,来这儿踢球的,大多是在下班后或者周末;“向地”——杭州揽亭苑社区就利用地下车库开辟了一小片乒乓球场地,社区负责人常铭顺告诉记者,这样做的初衷就是充分满足居民运动需求。

  在杭州江干区,最具特色的“楼宇经济”快速发展,也催生了丰富的“楼宇运动文化”。在杭州国际会议中心洲际酒店,员工习惯在休息时间参与运动,企业在大楼内为员工修缮了一片健身场地,同时也经常组织楼宇登高,可谓“就地取材、见缝插针”。

  另一方面,各地市也适时推出政策的支持,最典型的就是宁波市政府明文规定:新建住宅项目必须配建室内体育场馆,公园绿地也应按要求配建体育设施,大力度支持健身场地已经走出办公人群聚集的商业区渗透到居住社区中;而在温州,体育部门利用社会力量办群众体育的方式,推广建设70家社区级“百姓健身房”,最高定价1元一天……与此同时,全省各地利用体育公园、桥下空间开拓运动场地也蔚然成风。

  不过,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居民对于这些家门口的运动场所的感受也是十分“矛盾”。“喜忧参半吧,喜的是可随时随地健身,忧的是晚上有噪音和光线等问题。”家住杭州滨江百合苑的住户毛鹰告诉记者,他家附近有多家运动场所。其实,运营方也已在积极解决“矛盾”,杭州滨江天空球场就在防止光污染方面做了许多努力,利用高科技装置保证灯光的方向只照射在球场内,远处看来不显得刺眼。而在各个小区内的运动场所,普遍通过地点与时段方面做好规定,避免发生扰民等问题。

  此外,记者在发布大数据中发现,“小众体育场馆”的数量我省城市无一入选前15名。从这份数据中来看,第15名太原每百万人也拥有45.89家小众运动场馆。由此可以看出,类型发展不均衡也是我省建设城市运动场馆面临的一大问题。对此,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杨明表示:“从当前的发展趋势看,小众运动场馆的持续发展将是城市运动氛围逐渐多元和成熟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体育部门需要认真考虑个性化健身的需求。”此外,他认为地域发展均衡化,也是接下来我省体育部门需要重视的问题。

标签:运动场馆;运动场所;杭州;体育部门;温州;健身场地;健身中心;权威发布;全省体育;研究对象 编辑:张钰婕
分享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