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举办全国性综合性运动会是一份考卷,那么初次参考的山西省拿到的“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以下简称“二青会”)算得上涉及最广的一份——设49个大项,囊括冬季、夏季项目和7个全能项目,共计1868个小项;因涵盖项目数量空前,3.3万余人参赛,比赛时间跨度将长达半年之久。
要知道即便天津全运会也只涵盖了33个大项、417个小项;雅加达亚运会设40个大项,算目前世界上项目最多的综合性体育赛事,二青会比它还多9个。但是,尽管二青会“胖”了许多,但“胖”的背后也是对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如何效益最大化的挖掘,这是一道有探索意义的题。
例如,综合性运动会首次设立全能项目。参加二青会的是全国12岁~19岁青少年运动员,发现和培养更多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是主要任务。而目前作为我国在部分体育项目上实现弯道超车重要举措的“跨界跨项”,需要一个赛事平台为年轻运动员提供机会。
于是,在二青会赛场上,出现了众多全能项目,将两个类别不同但运动员素质特征接近的项目放在一起,如滑冰和轮滑、滑雪和滑草、冰壶与地掷球等等。青少年体育人才一个不可忽视的特点就是尚未稳定,无论从心理特征还是生理特征,都需要到一定阶段才能更加明晰,所以全能项目的出现能帮助他们自己找到更多可能性。此外,乒乓、射击等多个项目的新设混合团体比赛,冰雪运动的加盟等众多改革措施,也着力构建独属于青运会的“崭新”青少年优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
至于成效,还有待青运会结束,进行全面、科学评估后才能得岀最终的结论。但是,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的新探索,至此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