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新,杭州民间武术的活招牌、老顽童,更是“跨界”体育大玩家,武术、散打、拳击、斗牛等等体育项目上都能看到他的身影。见证了我国民间体育几十年的发展,是我省各项民间体育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和推广者。
我叫陈国新,与共和国同龄,是不折不扣的老杭州,有着近70年的体育生涯,也有过很多头衔——省武术协会顾问、杭州市武术协会副会长、老年体育达人、草根主持人等等,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叫我“陈老师”。
从小凸显体育天赋
使其成为人群中最亮眼的自己
小时候,我的体育天赋就有所凸显——8岁迷上足球,11岁进杭州市武术队,13岁后又加入了杭州举重队集训,17岁练拳击、摔跤。那时候国家正处于百废待兴的阶段,练体育条件艰苦,像我们这些集训队员,实际上连双鞋子也没得发,好在就是吃饭管饱。
20岁出头时,我开始跟着著名武术家何长海和陈邦达学习散打、擒拿、硬气功,现在的武术功底和强壮的身板,也是那时打下的底子。
上世纪六十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响应国家号召,我背上行囊,来到了余杭乔司农场。就如同歌曲《我们这一辈》里唱的那样“上山练过腿,下乡练过背,真正尝到了做人的滋味,人生无悔”。我们这代人,知青经历在一生中有特殊的分量,意味着沧桑、担当、磨砺,当然还有快乐。
我那时候在1万多人的农场里十分出名,原因也是平平无奇——饭量大,别人吃一天的饭,只够我一顿。不过这些粮食可没白吃,我也是出了名的力气大。在关键时刻能够派上用场,七十年代的时候,解放路明湖池浴室拆房子,就有一位女同志被大梁压到了腿,我跟一位民警两个人硬生生把房梁移开,救出那位妇女。
体育达人“跨界”有一手
演员、主持人、赛事策划样样无师自通
1978年,我从乔司农场回到杭州,恰逢改革开放,在杭州物资回收公司当了金属部办公室主任和文体委员。80年代初期,我又开发了一项体育技能——骑自行车,当时就加入浙江青年自行车考察队,和二三十名骑行爱好者从少年宫出发,去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那个年代,从杭州骑自行车到上海和台州至少要两三天。途经上海白茅岭时,整个车队的队员都背着自行车从小路爬坡,那个画面至今我记得清清楚楚。
凭借不错的武术底子,我逐渐在杭州体育圈里打出了名堂。并且在机缘巧合下,开始参演一些影视作品。在老版《西游记》第43集《巧取紫金铃》中,我就担任“妖王”赛太岁的武替。1983年和2000年,我还两次参与了谢晋导演拍摄的影片《秋瑾》和《女足九号》。
1996年,我吃到了体育产业的头口水,开了杭州第一家拳击俱乐部。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繁荣,体育的展示方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我也开始对全新的模式进行探索。十几年前,在黄龙体育中心举办的体育庙会,“被打拳王”、“与美眉摔跤”等,就是我参与策划的赛事活动。
当时,我还客串了运动员、主持人,对于那时候的舞台来说,我有一大优势,就是专职主持人没我懂行,专业运动员又没我会说。可以说,我的主持生涯无师自通,一干就是近二十年,现在也是主持台的常客了。
在主持领域,我还紧跟时代,有时候甚至做起了直播。2017年,在嘉兴海盐举行的浙江省第三届太极拳公开赛,组委会就邀请我去主持,起初以为会是一次普通的主持经历,到了现场才发现,不在舞台上,也不用扩音话筒,而是在网络上,进行直播解说。当时,我也是硬着头皮上阵,所幸“无师自通”的天赋,再次生效,我与武术世界冠军毛娅绮搭档的还不赖,之后在第十四届浙江国际传统武术比赛等等赛事,我都客串了一把“网红主播”。
当然,老本行我一直没有放下,至今我已经掌握了拳击、散打、武术套路甚至斗牛等15项体育类的专业技能。
最简单的事,坚持大半辈子
只为阐述新时代的“侠义精神”
我与武术、体育打了一生的交道,在这漫长的时间里,我还有一件事情也从来没有放弃过——武术教学。从1996年开始,我利用业余时间免费教人打拳,这一教差不多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教拳的地点遍布杭城各地:武功山、玉皇山、黄龙洞……同时,我还是健身下乡的积极参与者。曾去过很多美丽的乡村,为那里的村民送上体育教学。
如今,我则是将重心转移到了服务街坊邻居。在2010年左右,随着杭州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杭州人定居到我居住的望江街道大通桥社区。一到暑假,就有很多“小候鸟”会飞来与父母相聚,很多家长是双职工因为遇到孩子放暑假而无法照顾到孩子犯了愁,特别是‘小候鸟’好不容易与父母团聚,却因父母上班成了‘二次留守儿童’。
社区工作人员和我提起这个问题,我也刚刚好退休有时间,社区就专门为我注册了陈国新中国功夫工作室,为的就是开班为小朋友免费教授武术。学生们很多都是第一次习武,一招一式虽然看起来很业余,可学得很认真。开班授课既能提高孩子们的身体素质,也能解决“二次留守”的问题,更能为传统武术的普及贡献一份力量。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很清晰地感受到了体育事业发展的脉络,尤其是老百姓对于体育态度的改观和重视。我希望通过武术的教学与普及,让更多老百姓能够受益,或许这是新时代武林人“侠义精神”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吧。
在这里,我也想插一句题外话。年轻人是国家发展的骨干,我希望他们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将体育锻炼放在前位,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如果实在没有时间,那么将背部晒晒太阳也好,这个原理就和我独创的养生方式五阳坐一样,利用太阳光祛除湿气,让身体越来越“轻松”。
期待圆梦火炬传递
老当益壮“备战”亚运会
最后,作为一个体育爱好者,我也有许多体育梦尚未实现,例如赛场上拼搏、组织大型赛事、当一名志愿者等等,但是这些梦想对于我这个年龄段来说太难了。
很久以前,我曾经与奥运会火炬手这一身份擦肩而过。当时,2008年评选北京奥运会火炬手,我在一帮朋友们的支持鼓励下前去报名,并成功进入到面试环节,最后因为一点小失误而功亏一篑。错失了梦想成真的机会。虽然这已经过去10多年了,但是回想起来仍旧遗憾不已。
如今,我心心念念,希望有幸能担任2022年杭州亚运会火炬手。与我而言,这是一次弥补遗憾的机会。杭州亚运会,作为家门口的体育盛宴,我十分期待,希望能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让我为梦想再拼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