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体育频道 > 浙江热点  
英姿飒爽不让须眉,这条龙舞得“刚中带柔”
2019-10-17 08:37:44 来源:体坛报

  “咚咚咚……锵锵锵……”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锣鼓声,在海宁市许村镇翁埠村元帅殿前,只见一条“游龙”正忙着“戏珠”。火红的长龙追逐着龙珠,在空中不断地翻滚、腾挪、变幻出“龙出宫”“龙塔”“龙尾相戏”“龙船”等各种姿态,令人叹为观止。

  让这条“猛龙”时而狂舞时而温顺的,正是翁埠村女子舞龙队的队员们。

  “早在1993年,我们这支女子舞龙队便成立了。至今二十余载,曾经的大姑娘、小媳妇,大多也都到了婆婆、婶子辈的人了。所幸的是,一直都有新的力量补充进来,能让舞龙这项古老的技艺代代传承下去。”擎龙珠的领队戚福梅笑着介绍。作为初创成员的她,说起女子舞龙队的故事,话匣子便打开了,而身旁的姐妹们,也纷纷七嘴八舌,兴奋自豪地和记者聊了起来。

  解放前,当地便有舞龙这一传统习俗,只是后来随着社会发展渐渐没落。上世纪90年代初,村民翁松法在杭州务工,无意间看到了一场龙灯表演,勾起了他儿时参加当地民俗活动“元帅庙会”的回忆。年近半百的翁松法决定回到故乡,召集一帮年轻后生,成立男子舞龙队。

  那个年头,无处购买装备,关于龙珠、龙身、龙衣等制作的重担便落到了翁松法的肩头。心灵手巧的他一遍遍摸索,最终扎出了翁埠村舞龙历史断档近半个世纪后的第一条长龙。

  现年已有75岁高龄的翁松法老人,身板硬朗、精神矍铄,如今更是被村里老少尊称一声“龙爷爷”。而龙爷爷正是戚福梅的公公。

  见“龙爷爷”一手创立了男子舞龙队,并且舞得风生水起,村里的女性们可“坐不住了”,纷纷表示也要成立一支舞龙队。于是,在男子舞龙队成立后一年,女子舞龙队顺势而生。成员大部分都是村中女性。婆媳、姑嫂、妯娌……纷纷相携加入舞龙队。

  “龙爷爷”为这支“娘子军”又扎了一条新的龙灯,而“龙奶奶”陈水凤也没闲着,和女伴一起帮着赶置了一批“戎装”——一套白绿相间的队服。由于队员们爱惜,时隔二十多年,外出参赛时依然穿戴着它。

  别看这是给村嫂们专门制作的长龙,重量上并不比男子舞龙队的那条要轻便多少。大家一开始尝试舞龙,还真费了不少劲。关于如何使劲、走位、摆造型,队员们在男子舞龙队的帮助下慢慢熟悉起来。渐渐地,女子舞龙队也开始舞出了自己的风采。力与柔的结合,美得带劲,美得澎湃。

  除了本村女性,就连嫁出去的姑娘和隔壁村的女子都忍不住报名加入队伍。队员戴国鸿告诉记者,自己和戚福梅都是在农贸市场开店的,眼瞅着小姐妹能将龙舞得威风凛凛,心生羡慕便决定报名加入了女子舞龙队。“一开始还觉得难为情,就拉上了我家小姑子也一起加入。”戴国鸿乐呵呵地向记者介绍:“你看我们的‘龙头’戚福珍,她是嫁进我们村的媳妇,也是戚福梅的姐姐。另外,队伍里还有我的远房婶子呢。”

  自从村子里有了男龙、女龙,好动的孩子们也跃跃欲试,顺利被“收编”,组成了一支“小龙”。翁松法制作了一条按比例缩小的游龙,这下让孩子们也有地方使劲了。翁松法制龙,儿子、儿媳、孙子、孙女舞龙,这样一家三代与龙共舞的家庭,翁埠村里不在少数。

  自从1994年元帅庙会恢复以来,翁埠村的舞龙队便愈加家喻户晓。值得一提的是,1995年,他们还参与过由吴京主演的《功夫小子》一片的拍摄。若回去翻看影像资料,还能看到村民们身影。

  “这么多年,不记得扎了多少龙,现在这条也快到了‘退休’的年纪,我要赶制一条新的出来。”“龙爷爷”翁松法感慨,龙在不断更新,“小龙”们也都长大“飞出”村庄去各地求学或工作。“现在大家都忙着工作、忙着生活,不过,我依然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努力,让龙文化代代传承下去。”

标签:舞龙队;女子舞龙;元帅;龙船;海宁市;许村镇;龙爷爷;锵锵;男子;婶子 编辑:张钰婕
分享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