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体育频道 > 浙江热点  
2020宁波体育攻坚攀高
2020-01-14 07:03:09 来源:体坛报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是东京奥运会决胜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十四五”规划的谋划之年。宁波体育人将深刻把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总书记对体育的深切期望,切实扛起肩头重任,踌躇满志、意气风发,以改革创新、破难攻坚、苦干实干的精神,不断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创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体育强市新局面。

  突破

  体育事业加强顶层设计

  深入抓好《体育强国建设纲要》贯彻落实。结合宁波实际,制定《宁波市贯彻国务院<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实施意见》。启动“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调研制定工作,同步展开宁波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新一轮《宁波市竞技体育的10年发展规划》等起草编制工作。

  深化体育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将体育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更多体育事业发展内容纳入宁波城市总规、宁波“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融入宁波“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乡村产业振兴“125”行动等工作方案当中,进一步推进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多元

  全民健身坚持多措并举

  积极创建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区)和省体育现代化县(市、区),达到《浙江省体育现代化乡镇(街道)建设规范》的比例达70%以上要求。推进《宁波市全民健身条例》立法进程,推进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发展指标、激励等方面的体系建设,夯实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基础。

  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调动政府、企业、社会和各类社会体育组织参与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举办,丰富活动供给。做好与经济、旅游、扶贫、乡村振兴等结合文章,让体育活动更多地走进社区、农村、商场,实现其多元功能。优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大力组织开展“一人一技”全民健身公益技能培训,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发挥体育锻炼、运动医学在慢病预防、健康促进及功能康复等方面的作用,开设宁波市运动康复门诊。

  探索

  体育设施坚持服务为民

  严格落实体育设施建设要求,加大推进新建小区配建室内体育设施力度,开展体育设施在未来社区应用场景的标准研究,完成体育设施专项规划制定。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检查督导,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对公众开放。

  加快推进体育公园建设,按照3年建设30个体育公园的目标,2020年完成新建或改建10个社区体育公园。做好2020年省、市民生实事工程项目建设工作。做好欢乐海岸等体育公园建设项目的跟踪推进,至2025年持续打造50个体育公园。

  加强市县协同,共同推进象山亚帆中心、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市社体中心二期、市游泳训练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探索建立体育博物馆、龙舟博物馆,发布第三批国家级登山步道。加强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加强健身路径维护管理,鼓励利用闲置工业厂房、商业用房、仓储用房、高架桥梁下等改造成体育场地设施。

  优化

  体育产业坚持融合创新

  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积极稳妥推进公共体育场馆“改造功能、改革机制”工程。深化现有公共体育场馆所有权、经营权分离改革,鼓励以委托经营、特许经营、协作经营等方式交由企业运营管理。

  完善产业政策,优化发展环境,争取在公共体育场馆的税费政策、财政金融支持政策、产业用地保障政策、完善信用信息制度、加强基础统计和人才引进等方面有所突破。扩大市级扶持体育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范围,鼓励各区县(市)设立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丰富体育产品,促进体育消费。鼓励社会力量打造特色鲜明、功能丰富的体育服务综合体。探索建立网络运动银行、运动虚拟币等模式,激励消费行为。鼓励开办24小时健身房,让“夜练”成为新时尚,为宁波夜间经济发展作贡献。

  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产业升级。着力打造创新、开放、共享的现代体育赛事活动体系。2020年举办不少于50项国际国内大赛,培育10项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体育赛事。培育1—2个省级运动休闲小镇和3—5个省运动休闲旅游优秀项目和示范基地。

  提升

  竞技体育坚持奥运省运并重

  积极调整宁波竞技体育发展战略重心,注重奥运省运并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强化奥运争光项目、提升省运优势项目,将国家、省优势项目和市传统优势项目相结合,培养更多高水平运动员。

  聚焦奥运,保障甬籍国手备战参赛。持续跟踪运动员的训练和参赛情况,及时帮助解决问题。进一步关注重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整体伤病情况和训练情况分析,针对性做好后续保障方案,让运动员以最好的竞技状态走上奥运赛场,为祖国、为宁波争光。

  加强统筹,作好体教融合发展文章,努力实现体教结合向体教融合发展。积极打造国家级、省级训练基地,加强各级体校管理和后备人才基地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开放发展,探索社会力量办训模式。激活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竞技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形成政府、社会共赢的新局面。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承办体育赛事,形成多元化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扩大

  体育文化坚持开放发展

  扩大对外交流“朋友圈”。扩大宁波体育开放力度,主动服务国家外交大局,为运动员、教练员搭建起体育学习交流的桥梁纽带。

  构建合作发展“新格局”。通过与先进城市、知名高校和大型体育企业合作发展,实现优势互补、资源互通、信息共享。特别是要加强与教育、旅游、发改、财政、统计等相关职能部门紧密合作,不断提升体育动员社会支持、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构建宁波体育发展新格局。

  提升宁波体育“知名度”。要充分发挥体育的号召力、影响力、凝聚力,传递体育正能量,扩大宁波体育知名度。深化与主流媒体合作,打通不同媒体平台和区县市体育部门之间的宣传渠道,提高赛事影响力和覆盖面。

  增强体育文化“软实力”。要加强体育宣传辐射力度,融入到全民健身、训练备战、体育赛事、体育产业、体育保障等各项工作中。要坚守体育意识形态主阵地,做好体育领域意识形态管控工作,真正讲好宁波体育“好故事”,唱响宁波体育“好声音”,传播宁波体育“正能量”。

标签:体育;宁波;全民健身;体育设施;体育产业;宁波市;规划;竞技体育;社会力量;体育公园 编辑:张钰婕
分享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