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体育频道 > 浙江热点  
《浙江省城镇社区更新条例》今日施行
让体育空间“长”在家门口
2025-07-02 16:26:32 来源: 体坛报 记者 陈素琴

  7月1日,《浙江省城镇社区更新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这是一部聚焦社区更新“小切口”的创制性法规,在体育领域重点聚焦体育健身、器材设施、体育服务、社区和口袋公园等内容,满足不同人群的公共体育服务需求,让全民健身场所真正成为“家门口的风景”。

  此次《条例》由浙江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共七章、四十条,对社区更新的规划、实施主体和程序、更新要求、保障措施等提出了规范。

  在杭州蒋村街道竞渡广场,一群孩子正围着智能体感屏幕比拼AI跳绳。这个升级后的未来社区广场,设有数字智慧体感区、竞技球区等五大功能区,AR运动设备能精准记录跳远距离、跳绳次数,让传统健身焕发科技魅力,让全年龄段居民都能找到专属运动空间。

  创建未来社区是我省开展社区更新工作的具体抓手,《条例》以未来社区创建为基础,分类别对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等提出了具体更新改造要求,推动构建宜居社区。根据工作部署,计划到2025年,创建未来社区1500个左右。

  如何打造更多身边的体育场地?《条例》第二十二条明确要求激活城市“边角料”:绿色空间、滨水地带甚至建筑夹缝,都将变身社区公园或口袋公园。新昌县七星街道的体育新村口袋公园就是典型代表,以其微小、便捷、亲民、位置灵活等特点,突破了传统公园绿地的面积限制,嵌入钢筋混凝土的城市空间。据了解,“十四五”期间,全省4万平方米以上的体育公园已达69个。

  杭州市拱墅区左岸花园小区的北极星足球队正在自家主场训练。这个由20名队员10年前众筹6万元改造的球场,去年又获30万元由街道和业委会共同提供的资金升级为多功能运动场,将水泥地变草皮,足球场兼羽毛球场。《条例》首次明确居民可“自当甲方”,为这类民间智慧改造提供了法律保障。

  省体育局群体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当推窗见绿、出门运动成为标配,“全民健身”的理念才能真正深入人心。接下来,省体育局将以“城市边角地”改造为突破口,通过“见缝插绿”“化零为整”的精细化设计,将城市“金角银边”转化为居民触手可及的运动空间,为老百姓带来更好的公共体育空间。


标签: 编辑: 龚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