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6日揭幕,到7月27日最后一个赛区冠军诞生,短短22天,“浙BA”预选赛的战火燃遍了浙江11个设区市、90个县(市、区),点燃了整个盛夏的激情。
“浙BA”是一面镜子,不仅映照出了浙江这个夏天一场以篮球为名的狂欢嘉年华,更折射出“浙”里美好生活背后的精细化、人性化的治理水平。
宁波奉化赛区堪称“压哨绝杀”,从接到“紧急任务”到赛场沸腾,仅用了46小时。这背后,是奉化18个部门高效协同,赛事保障、商务开发、宣传推广等五大模块同步推进,所有责任单位线上线下实现联动。每一个部门都是链条上的齿轮,高速运转、协调一致,从容应对的背后是平日练就的“基本功”。
近年来,奉化在重大活动保障能力方面不断提升,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强化组织协调、优化应急预案等举措,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保障体系。通过“弥勒文化节”“水蜜桃文化节”“街舞国际挑战赛”等活动赛事积累丰富经验,形成特色模式。
不仅要追求速度,赛区更注重温情。在杭州赛区的决赛承办场馆——拱墅运河公园体育馆,将周边停车场全部免费开放给观众,开赛当天还开通了赛前一个半小时至赛后50分钟从地铁口到场馆的免费接驳车服务。这“最后一公里”的贴心服务,让绿色出行更便捷,也让城市治理传递出以人为核心的智慧与温情。
“浙BA”也是一把钥匙,打开基层治理与融合发展的新局。如果说赛事组织和保障是幕后英雄,那么90个县(市、区)的草根球队则是舞台的主角。这个全省最大的篮球竞技平台,不仅为普通篮球爱好者提供了展示的机会,更是借这样的契机,让篮球和体育渗透进城市的脉络。
从6月下旬发布通知,到全省拉起90支草根篮球队,再到11个设区市各自筹办,落地速度堪称“浙江速度”的生动写照。这不仅是对政府效能一次检验,更是浙江深厚篮球底蕴的集中爆发。
回到赛场,从“无篮球,不诸暨”的首个赛区冠军诸暨队,到全胜登顶的苍南、普陀、嘉兴经开等队,再到最后一个诞生的杭州赛区冠军富阳队,这些冠军球队可以说是上了赛场,颇有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的意味,其脚下正是坚实的乡村篮球的深厚土壤。
诸暨作为全国首批、浙江省唯一的全国篮球城市,有着“无篮球,不诸暨”的基因;浙江最南面的山海小城苍南,则用三十年的光阴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篮球少年,有像吴前这样走上职业赛场的,也有让篮球梦想融入自己平凡生活的;而在富阳常绿镇,曾经穿着草鞋在煤渣地上打球的身影成为劳苦生活的精神图腾。
这些来自基层的强队也印证了一个道理,草根篮球需要广泛的群众基础,全省5.5万个篮球场地就是这基础的基础。
“浙BA”更是一条纽带,推动“城乡共富”的发展新图景,正在之江大地徐徐展开。20年来,浙江持续推进“千万工程”,全域共富、城乡和美也是其重要方面之一。在大力推进体育场地基础设施建设的背景下,在浙江,篮球架比便利店还常见。同时,在今年民生实事中,明确提出举办“村跑”“村运”“村BA”等全民健身体育赛事活动1万场,让体育场地“活”起来,动起来。
在台州临海白水洋镇,当地“民风彪悍”,政府因势利导,大力倡导体育运动,把尚武之风转化为运动之风,组建武舞一体的“黄沙狮子”舞狮队,每年七八月举行的乡村篮球联赛,天南海北的“球员”纷纷返乡参赛,让村民们在运动场上一较高下。江山市的凤林镇白沙村,让乒乓球桌替代了麻将桌,从一张乒乓球桌打开了白沙村“体育兴村”的新路子。
“浙BA”能给浙江百姓的生活带来多大的变化,此刻定论还为时尚早,但草根球员们在赛场上敢打敢拼的竞技精神,已点燃无数人记忆里的“篮球梦想”。政府高效协同的办赛能力,成为检验后亚运时代浙江城市治理的亮眼窗口。体育赛事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是城市、乡村发展的“催化剂”,“浙BA”正勾勒出“城乡共富”的发展新局。
【各赛区冠军队伍】
杭州赛区:富阳队
宁波赛区:余姚队
温州赛区:苍南队
绍兴赛区:诸暨队
湖州赛区:长兴队
嘉兴赛区:经开队
金华赛区:永康队
衢州赛区:柯城队
台州赛区:台州湾新区队
丽水赛区:庆元队
舟山赛区:普陀队